第六百一十六章 听不懂(2/5)
朱厚炜郁闷道:“很简单的道理啊,宝钞一开始的时候信用坚挺,所以老百姓相信宝钞的价值,用宝钞的面值也能买到相对应价值的物品,可随着国库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户部以为只要加大印刷量,就能弥补,可实际上呢?
宝钞的价值是人为赋予的,是和金银等价的,其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当市面上的宝钞总量太多,就会对商品价值形成冲击,百姓相信和愿意用纸币是对朝廷的信任,认为用一两银子和一两银子的宝钞能够买到等值的东西。
银子和铜钱这些贵金属开采提炼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贵金属增长速度的缓慢不会对市场形成太大的冲击,但是纸币不一样,纸币是用纸印的,理论上来说你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能印多大的面值就能印多大的面值。
最后呢?宝钞泛滥,一两面值的宝钞只能买到半两银子的货物,那就意味着贬值,印的越多,贬值越快,通货膨胀的速度就越快,最终信用破产,一两银子宝钞连一文银子的货物都买不到,宝钞和废纸能有什么区别?
如今银行发型纸币,靠的是货物强行买卖进而树立信用,如果不是弟弟拥有那么多的生意,并且强行使用纸币结算,想要把这信用给拉回来估计没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功夫都不可能做得到!
这就是宝钞信用破产带来的后遗症,再打个比方,都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纸币其实也是一样,信用建立了就好像打下了一代王朝,那么如何才能让王朝永远不衰亡,就和如何让纸币的信用不破产是一个道理。
要让纸币的贬值速度和原先金银的贬值速度挂钩,比如每年贬值零点三零点四个百分点,民间不会有什么感受,甚至都感觉不到变化,那么纸币的信用就会一直坚挺!”
“怎么控制?”朱厚照还是一头的雾水。
“宏观调控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