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科举会试来了(1/5)
嘉靖六年二月,会试!
科举乃是为国伦才之大典,传承千年之久,即便是蒙元异族占据中原都未曾易。
然而科举千年,从隋唐时期的舞弊成风,门阀操纵科举到宋代的相对公正,再到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彻底完善,整整走了数百年的路。
宋代科举袭唐制,考帖经、墨义和诗赋。
因此考生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算是为后世科举奠定了大的方向。
等到了明朝以后,因为经历了异族百年,读书人凋零疲敝,加上洪武皇帝极为推崇朱子理学,故而在洪武三年昭告天下,定下大明科举制度只能从朱熹做注解的《四书五经》中取题,从此朱熹彻底登上神坛。
历代大明皇帝对朱熹也是推崇备至,比如太宗为朱熹作注的《四书五经》作序,比如正统皇帝免除朱熹嫡系子孙全部赋税,比如……
然而儒学在吸收道学和阴阳五行学发展成为理学,而理学强调死记硬背、三从四德,扼杀人性这些方面的弊端,大明的皇帝全部选择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