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经济(2/5)
对于朱厚炜而言,真正要清查然后收归国有实现承包制的只有银矿、铁矿、铜矿和煤矿。
金矿之所以不考虑,是因为价值,不是说黄金的价值低,而是金矿的产量在当前的淘金技术下实在低的发指,所以直接被朱厚炜忽略。
而铜矿非要重要,因为铜是如今市面上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然而在华夏大地上铜矿储备本就不算丰富,所以铜矿尤其是储量多的,诸如德兴铜矿就绝对不能放过。
当然,朱厚炜对于货币的终极目标永远都是纸币取代贵金属,但是这事急不来,想要恢复大明百姓对纸币的恐惧,想要让纸币摆脱宝钞的阴影彻底将信用建立起来,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
如今几名商人能利用自己的产业,强制性以纸币结算来建立信用度,已经让朱厚炜非常之满意。
想要让纸币成为大明的硬通货,信用的建立和不滥发滥印才是关键,宝钞之所以贬值到了最后一文不值的地步,根源就在于滥发。
这事也确实有些可笑,可笑当权者完全没有一点点的经济学常识,以为疯狂的印宝钞,就能让国家摆脱财政困境?
却从来没有想过那就是一个烂泥潭,印的越多,纸币的市场购买力就越低,再接着就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代价就是贬值,彻彻底底的贬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