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汉水血未休(四)(3/5)
当然,此时荆州,魏国也就占了一个襄城郡,这个刺史也就是看着好听罢了。
除了邓艾之外,就是陈骞和文鸯两人了,这两人都是有能力的将帅。
陈骞,字休渊;临淮东阳人,曹魏司徒陈矫之子,不过论出身,也只能算是寒门,如今却是两代皆有成,再有一两代,也可跻身高门大阀了。
陈骞自幼为人朴实稳重,颇有智谋;初入仕就为尚书郎,后历任曹魏中山太守、安平太守,任内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再迁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又曾以尚书行征蜀将军,曾击败过汉军。
甘露二年,诸葛诞于寿春发动叛乱,陈骞再以尚书身份担任安东将军。
甘露三年,司马昭讨灭诸葛诞后,先拜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正式受拜为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
甘露四年,转任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继而先后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及荆州诸军事、任征南大将军,获封郯侯。
他如今在此,也算是大材小用了,只是司马昭为了让司马炎顺利接位,也就委屈一下陈骞了,毕竟这位是司马氏的忠犬,委屈一下没什么的。
至于文鸯,则是司马昭培养留给儿子的大将,也算是寒门子弟。
文鸯是曹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子。
文钦骁勇善战,又因为与曹魏皇族同乡,特别得到当时得势的大将军曹爽的厚爱,文钦恃著曹爽的权势,行为倨傲。
高平陵政变后,曹爽集团被太傅司马懿击灭,文钦顿时失去靠山。
其时,有人言文钦时常虚报战场上的敌获以多求封赏,被当政的司马师压抑,文钦因此对司马师不满,后来文鸯随其父驻守扬州,以防御吴国。
嘉平六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时任曹魏镇东大将军的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等,被司马师的不臣举动激怒,决定起兵勤王。
正元二年,文钦与毋丘俭、郑翼、吕宣、张休等,假托郭太后诏书,提出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