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面圣(3/5)
“那杀完太子呢?我怎么办?”李智云明知故问。
他知道杨广已经打好了兔死狗烹的主意,自己杀死了太子,就算太子侵犯在先,自己也是要承担后果的,这后果就是死。不仅自己得死,而且父亲也跑不了,若非杨广这样打算,直接让羽裳杀死太子岂不是更加合理?
杨广当然不会这么实在,笑道“我会给你安排一条退路,你夺路而逃就是了。”说到此处,就给阴世师使了个眼色,“你说是不是啊,阴太傅?”
阴世师微微颔首道“一切但凭殿下安排。”
……
同一时间,大兴城大兴宫中,皇帝杨坚正对着高颎表示不满,“你到底能不能看懂?这封信有这么难懂么?”
高颎是当朝宰执,可以说是当今朝堂之上最有学问的文官。早在杨坚司职北周大丞相的时候,他就跟随在杨坚身边出谋划策,相当于杨坚的秘书,后又在杨坚统一称帝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称得起是杨坚的左膀右臂。
隋朝的律法《开皇律》就是高颎制订的,可见其地位之高,学问之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有学问的宰相,却愣是看不懂武奎奏折里的一封信,别说皇帝很是不满,就连他自己也是囧的汗流浃背,这写信的人是谁啊?简直狗屁不通!汉字不是这么用的好吧?
这封信是幽州刺史武奎发来奏折的附件,按照武奎奏折上所说,这封信是高句丽人写给北平王罗艺的,被武奎命人半途截获,送信者负隅顽抗,拒不受縛,力战而死,于是这封信就成了指控罗艺的唯一证据。
秘密监视调查罗艺的命令是杨坚下达给武奎的,下达这道圣旨的原因是由于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一场战事,其时高句丽军队攻打大隋边陲重地营州,营州刺史韦冲率部死战坚守月余,高句丽久战不下方始退去。
战争期间韦冲曾经派人前往幽州求援,但是总领幽州兵马的罗艺却以北御突厥为由拒绝发兵,韦冲及营州军民对此怨声鼎沸,韦冲更是一道奏折上到长安,狠狠地参了罗艺一本。
罗艺是昔日北齐的降将,却不是战败投降的。昔时靠山王杨林率领隋军攻打幽州,鏖战多日不分胜负,最后杨林提议讲和,给出的条件是只要你罗艺归顺大隋,别的都好商量,这事杨坚也是同意了的,因为当时还有南陈未灭。
最终双方议和,罗艺获封北平王,率领原班人马驻守幽州,听调不听宣。听调不听宣的意思大致是如果有敌队进攻幽州,罗艺自然有义务率军抵抗或者反击,但若是要求他率兵前往别处征战,则须看他本人是否愿意才行。
然而在这一次高句丽进攻营州的战争之中,罗艺的表现就太不像话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