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大梦谁先觉(5/5)
然而李智云就不存在这个苦恼,他可以尽情的记,尽情的储存,却不必担心信息量过大导致的疏漏和遗失,只是在短时间内无法立即融入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罢了,这当然也没什么,慢慢研究,就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得到了如此海量的知识,李智云并没有感到欣喜,尤其没有那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喜悦,因为他想起自己还处于走火入魔的状态中无法解脱。
既然已是将死,那么得到再多东西不也都是虚的?不信你去问问后世那些临终前的现代人,告诉他彩票中了两个亿,你看他会不会很高兴?
李智云就是这种心理,此刻他最后的心愿只有六个,一个是如何把吠陀经的内容转告给昆仑奴,第二个是能否设法让系统自行回归后世时空,让白胜和钱青健他们拿到。
没能寻到什么侠,寻到了吠陀经也算是一大成绩吧?
第三个心愿是希望昆仑奴能够信守诺言,把尤翠翠中的毒解了;第四个心愿是帮助狄知逊对付辰州言家,这事儿已经答应狄大哥了,没办就死了也算是食言。
第五个心愿是希望自己妻子之一的红拂能有一个好归宿。
最后一个心愿也是最迫切的一个愿望,是希望这一世的母亲万氏能够过得更好。
这一夜,不知有多少人进入梦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做的是美梦,多少人做的是噩梦,不管美梦还是噩梦。
梦总是会醒的,在经历了梦授奇迹的几个人里面,程咬金是第一个醒过来的,徐茂公是第二个醒过来的,李世民和狄知逊却不一样,这两人一个是喝醉了醒不过来,一个太过疲倦,同样醒不过来,即使他们的梦已经做完了,人也还是处于昏睡之中。
与他们四人相比,李智云的梦是最长的,做起来没完没了,因为他得到的东西最为珍贵,接收的信息量也是最多。别人那里梦都都做完了,他这里还在接受着来自星辰大海的信息流,似乎永无休止。
由此看来,当初诸葛亮吟的那句“大梦谁先觉”就该这样理解谁先醒谁吃亏,第一个醒的最吃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