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刘先生对方远太好了吧(2/5)
目光从青花瓷上面收回来,方远跟随郭兆杰往里走,又被墙壁上的一副瘦金体字体的古诗吸引,有趣的是落款没有具体的署名,只写了御制御笔,还有一方印鉴,遗憾的是因为离的比较远,无法辨别印鉴的具体内容。
郭兆杰陪着方远一直没有说话,刚才方远观察八仙桌上的青花瓷时,郭兆杰已经察觉到了他的异常,现在方远又一直死盯着这幅字,实在忍不住了“方先生对这幅字有兴趣?”
方远慢悠悠的走向了那副字,到了墙边站定后回头看向郭兆杰,笑了“我很喜欢这幅宋微宗赵佶的瘦金体。”
瘦金体有名,宋微宗赵佶更有名,郭兆杰认为方远知道这些不算什么,然而方远的这份淡定从容,仿佛对瘦金体很了解似的,让他好奇的问“哦?这幅字是我们老爷最喜欢的,可是我觉得瘦金体没有其它字体的元润,干巴巴的好像完全丧失了书法该有的意境。”
郭兆杰说完笑眯眯的盯着自己,方远明白他是故意考教自己,当然不能怂,因为以前少校介绍过瘦金体的情况,方远清晰的记得所有的话,当即指向了落款的‘御制御笔’四个字“北宋年间楷书发展到了瓶颈期,字体千篇一律,宋微宗赵佶早年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在不到30岁时形成了这种独创的风格,算是非常大的突破。”
方远把宋微宗的师承,瘦金体的起源说的清清楚楚,证明他对瘦金体和宋微宗赵佶很熟悉,郭兆杰眯缝着的双眼一下子睁开,终于正视方远,不甘心的追问“为什么叫瘦金体呢?”
“宋微宗的瘦金体要比他的画有名许多,瘦金体的‘金’其实就是筋骨的‘筋’,为了表示皇帝的高贵,采用了谐音梗,郭先生您看。”方远又指向了瘦金体所写的古诗,“宋微宗行笔快而狠,下笔细而重,落笔又钝又锋利,去掉了字体的骨肉,只剩下筋骨,形成了瘦挺爽利、侧峰如兰竹、锋芒毕露又神闲气定的风格,所以叫瘦金,说的通俗一点,瘦金体就是楷书的美术字变形。”
“哈哈哈,瘦金体是楷书的美术字变形?有意思。”郭兆杰被方远新奇的比喻逗的大笑起来,但是不住的点头,他非常赞同方远对瘦金体特点的总结,刚才两人之间的尴尬和陌生消失不见,沉默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瘦金体这么好,为什么现在学颜体,欧体,柳体等的人很多,学瘦金体的人这么少?”
“很简单,因为瘦金体太难学了。”郭兆杰对自己明显变得热情,方远笑了笑很快说出了答案,因为非常的巧合,陈天侠在介绍瘦金体和柳体等的区别时说过这个问题,方远记的非常清楚。
当时少校用钢笔模仿了几个典型的瘦金字体,然后指着写好的字解释说,瘦金体不但特点鲜明,而且贵气溢出风姿绰约,笔画之间神韵十足,这就要求用笔者要有极高的书法功力,还要有强大的自信、对艺术的超强领悟能力、豪贵博大之心境,并且孜孜不厌,笔耕不倦,否则瘦金体的笔画硬且细,缺点无处隐藏,想要笔笔准确端正,难之又难,难度相当大。
古今能够创造独特审美价值书体的书法家为数不多,可能只有宋微宗赵佶符合,所以至今无人能级。
听着方远讲述瘦金体的特点,与颜体等的不同、区别,尤其是对学习瘦金体的难处和需要的意境,郭兆杰认为方远的归纳非常的贴切,简直是对他的灵魂撞击,引起了共鸣“你的意思是瘦金体更重神韵,不但要形似,还要有皇家的气度?”
“郭先生总结的非常到位。”方远不着痕迹的捧了郭兆杰一把。
“哪是我总结的,我还是听你说的。现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优越的生活反倒让我们丧失了华夏的传统文化继承,学书法的少,喜欢瘦金体的人更少了。”
和方远聊天非常畅快、非常投机、非常舒服、收获颇多,郭兆杰好像吃了人参果一样,全身十万八千个毛孔舒服熨帖。
等到郭兆杰回过神来,仿佛不认识方远一样重新对他打量一番,无法想象方远这么年轻、却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思维缜密,有独到的见解,完全颠覆了他对佣兵粗鲁、野蛮的固有印象,若不是方远太年轻,甚至以为他是来自华夏的学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