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件小事(2/5)
我要画一张能阻拦洪流的堤坝,我要画一座能供人通行的桥梁,我要画一处不宜崩塌的房屋……
内中的每一笔每一划,对应到具体的建筑物上面,都可以用算术去解释,都有科学的公式去实现。
官家明鉴,可能是受那匠工的影响,再加有李贤这些年来自己的探索。
建筑,或是堤坝等防水设计时,除了经验,其实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进行。
李贤打算将之称之为科学。”
李贤的目光坦然“科学之下,任何人只要经过科学的学习,在规范的约束下,他就可以成为匠工。
通过科学的规范,一切建造也将有固定的标准。不用担心因监察人的因素,导致系统性的偏差。
东京城内的建筑如此,为洪水冲垮的河堤如此,大宋所有的待建住所都如此……”
他的声音速度非常适中,所说的一切,比如那些年设计的建筑,恰好全都有佐证,到不担心赵大官人去查!
上首认真倾听的赵恒,不得不承认李贤的话语很是让人感染,这算是给了他一个解释。
尽管这个解释,在赵恒看来有很多的漏洞,但他相信李贤对他这个君父,对大宋百姓是真心实意。
这就足够了!
可即便这样,赵恒依然难掩失望,他道“朕要的是结果,既然你命名了《工程制图》,那朕是不是可以认为你能把书写完善,制成真正的《工程制图》?”
李贤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他决定露出呈上图纸的根本目的。
“您说的,李贤确实可以辅助完成《工程制图》,但在这里面,李贤想要让大宋的所有匠工都参与进来。
李贤会把所有知晓的技术方法尽数告知,制成属于我们大宋的《工程制图》。
这里面还涉及不少算术知识,就算《九章算术》也没有记载。
但李贤亲自通过实际验证过,确实是可行的。请您相信,只要这些算术公式作为最基础的学科,经过推广和发展,一定会受利大宋的各行各业。
广陵郡王新的记账法子,其实也来源于此,我昨天呈上的图纸,那里的斜坡角度,甚至很多重要方面,也都可以通过这些公式计算!
官家您再看看,我们做的凳子,为何弄成这种三角形,而不是完全的方形,这就是来源于三角形的稳定性……”
李贤总能从崇政殿的一桌一椅找到理论的证明。
古人早就通过自己的智慧,总结除了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只是尚未公式化。
李贤只是根据后世所学,把这些规律直观化。
一方面是为了说服皇帝同意他在堤坝方面的科学话建造,另一方面是想将数学这门基础学科,正式地引进到朝堂之上,自上而下的重视下来。
虽说让数学成为科举所有学科的必考科目之一,有些不现实,但不妨碍他成为世人兴趣和探索的一部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