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商品粮补贴概念(2/5)
说是补贴其实是针对粮食产品的免税政策,凡是供应到商品市场的粮食,农民可以凭借粮食买卖凭证到官府领取百分之十的退税补贴。想要获得补贴,需要的条件首先是商品粮交易票据,还有就是田契或者是永佃契这两样凭证。由当地镇公所核定之后,即可领取补贴。
田税是百分之十,补贴还是百分之十弄了半天这事似乎是白折腾,还不如直接免税来的干脆。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直接免了税,种地的人未必会种粮食,人家种了其它作物,官府也不好查出来。但退税补贴就不一样了,有凭据限制、除了粮食类作物,且是供应市场上的商品粮才有资格享受,从这点上来说这政策并不是对所有种地人的补贴,经济作物就被排除在外,主要的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
会不会有人钻空子套补贴?肯定会有漏洞,但问题不大!目前大部分粮食的收购是在粮食交易所完成,也就是说供应到市场上的粮食是有数据的,一年的补贴规模可以通过粮食交易所的数据来查验,各地的官府的补贴数额也能通过这项数据进行监督和校正。只要监督得力,基本上不会出大的纰漏。
如何确保最终受益者是种地农户?这还真确保不了,但能起码确保受益者是真正的产粮人。至于这粮食是如何出产的,哪就管不了这么多了。有一点李振新还是能确信的,这项政策的推出起码会让土地拥有者对种粮生产的参与度更高。因为没有粮食销售凭证他就拿不到该有的补贴,而想要有粮食销售凭证,他就得掌握粮食资源。即使是佃户种出来的粮食,地主若是想拿到全额补贴就得先把这些粮集中起来,这个过程势必会促使他们更多的参与到生产环节。最好的情况是,因为补贴的诱导,让地主们开始关注农业生产效率、想办法用更集约的方式进行粮食生产。
地主们对土地进行集中使用,失地农民走向城市,或者变成职业农民,这才是李振新愿意看到的现象。农村不至于衰落,社会生产效率有效提高,朝廷也会因此而受益。靠小农经济是很难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只有有钱的地主们把精力和资金更多的投入到生产环节上,才会及早的完成农业生产工业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