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章 寒潮的原因,找到了!(1/5)
020年12月29日到2021年1月1日,中国出现影响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寒潮天气,中国从北方开始经历了一波强劲的降温,到1月6日时,北京出现196c的低温,这是1966年以后的最低数字。
这温度,这风,感觉在催命
(参考中国气象局)
冷冰冰的数字体现在日常生活上,就会变成冒冷气的鞋底,回家路上冻裂的生鸡蛋和粘手的铁栏杆。结合能把猪刮上天的风口,让人不觉产生这样的怀疑——说好的全球变暖呢?
极端天气现象的成因很多,很难一概而论,众多条件还会互相影响,这就导致真实原因往往无法直观感受到,甚至与直觉完全相悖。就说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是不是很反常识?
极地涡旋的作用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前年冬天美国人也被冻坏了。2019年1月,整片五大湖区的平均气温降至34c至40c,芝加哥附近的气温甚至一度降至46c,从五大湖区到新英格兰无不受到这次超强寒潮的影响。
那一次是由于极地涡旋南移
让美国人民体验到了一把北极生活
急冻模式下的五大湖(2019127)
那次寒潮造成了2000多个航班停飞,多处公路停运,为保证铁路运行安全铁轨旁边甚至生起了火。相较而言中国这一次的寒潮还不算特别过分的。
天气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表面上我们很难将横跨整个地球、时间相距两年的两次大范围降温的成因联系在一起。但是理论上说,两次寒潮背后,都有冰盖融化导致极地冷涡南移的关键影响,甚至可以说二者不是孤立事件,都是上述气候变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一般人很难想象地球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运转
但事实就是如此
在正常年份,北极的海冰面积在3月份时到达最大值16000000平方千米,9月份时经过一整个夏季的融化,到达最小值7000000平方千米。因为海冰的反照率远远大于海水,所以冬季时可以反射而不是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夏季则相反。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冰盖与海水之间的切换,对全球气候都能起到影响,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影响尤其明显。
夏季和冬季差异很大,这是一个巨大的调节系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