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章 弩(一)(2/5)
兵器特点
一是射程远。“弩”张开弦时需要的力比弓大,所以它比弓射程更远。
二是可以瞄准目标,命中率高。“弩”其实就是强化的弓箭,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发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
三是可以同时发射几枝甚至几十支箭,战斗威力强。所以,弩比弓更实用。
“弩”的缺点是弩机很笨重,所以适合由步兵携带或制成弩车。
古代的车兵都装备有“弓”和“弩”,是步兵主力,有利于攻坚、设伏、厄守、突围、相持等战法。
历史发展编辑
战国时期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於车战和野战。
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
《战国策·韩策一》「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外。」许慎注《淮南子·真篇》南方溪子蛮夷柘弩,皆善材。韩有溪子弩。」少府,官府名,少府所造之弩。时力,作之得时,力倍於常,故名时力。距来,当为「距黍,《荀子·性恶篇》「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汉代的弩,有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和用脚踏的「蹶张弩」两种。
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武术论集164)
晋代的弩较汉代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二月(公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
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一0六八),李宏发明踏张弩,名叫神臂弓,《宋史》说「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具有射程远,重量轻的优点,所以一直流传到明代。
北宋时,床弩盛行,《武经典要》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明代末年,弩渐衰落,清朝军队已经不用为战斗武器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