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

142章 冯治纲将军(2/5)

目录

1938年,日本关东军增兵近30万,“讨伐”三江平原,中共北满省委决定,号召抗日联军第3、6、9、11军转移到嫩江平原,开辟并建立新的游击区和根据地。同年5月,6军决定分两批西征,军事指挥由冯治纲同志负责。同年7月,冯治纲率领首批西征部队向大兴安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转移。10月初,他与金策、王明贵率领的第2批西征部队在海伦八道林子胜利会师。12月下旬,与李兆麟、李景荫率领的第3批西征部队会师。这期间,冯治纲指挥6军2师12团袭击了一辆满载伪警察队的汽车,解除了25名伪警察的武装,打死了日本警尉一名,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提高了抗日联军的军威。

1939年5月,6军12团缴了三合屯警察署的械,得了许多胜利品。7月10日,冯治纲指挥部队轻而易举地把北兴镇警察署和自卫团缴械,并武装了讷河青年救国军。9月18日,冯治纲率3军8团、6军12团攻打讷河县城,活捉了伪团长,缴获了几百支步枪,3万多发子弹和大批给养,解放了300名“政治犯”,壮大了抗日队伍。转移时,又缴了龙河警察署和自卫团的械。攻击讷河的胜利,给予了日伪统治政权以沉重的打击,提高了讷嫩平原人民群众抗日必胜的信心。

1939年末,中共北满省委任命冯治纲同志为东北抗联3路军龙江北部指挥。1940年2月4日,冯治纲所部在阿荣旗三岔河上游的任家窝堡与日本关东军、伪兴安军遭遇,在这次战斗中,冯治纲同志光荣牺牲,时年31岁。

抗日英雄编辑

1933年11月,冯治纲所在的护矿队与我党领导的汤原游击队相会。在交往中,他深得汤原中心县委负责人夏云阶的器重,并初步接受了革命真理。格金河金矿经理刘纪三被气势汹汹的日寇吓破了胆,带着家眷返回老家。临行,他让冯治纲同他一起走,遭到了冯治纲的严辞拒绝。1934年4月,冯治纲亲手组织了驰名汤原的抗日武装——文武队,担任队长。1934年秋,汤原游击队扩建为汤原游击总队。翌年秋,冯治纲带领“文武队”加入汤原游击队,担任中队长。[2]

1935年12月上旬,在赵尚志同志的帮助下,汤原游击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第六军,夏云阶任军长,下辖四个团,冯治纲任三团团长。1936年,冯治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初,被任命为六军参谋长。从此,他作为夏云阶、李兆麟将军的得力助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英姿,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7年,日寇加紧了侵华步伐,妄图向华北大举进攻,遭到了爱国军民的有力抵抗和严厉谴责。在全国抗日浪潮空前高涨的形势下,东北各地的抗日烽火也越烧越旺。位于松花江下游的汤原县,是抗联大军的故乡,盘踞在这里的日本宪兵队、伪军和警察大队,经常倾巢而出,向我抗日军民频繁进攻。但由于我党在这一带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敌人的屡次进攻都遭到了失败。日寇对汤原一带的抗日军民恨之入骨,经常叫嚷“三江已成了共产乐园”、“汤原的土地都红透三尺”。敌人为了扑灭这里的抗日烈火,1937年农历四月,从邻近县城调来大批日伪军,准备血洗汤原城。汤原中心县委很快接到情报,了解了敌人的险恶企图。当时,抗联大军主力都撤离了汤原,汤原城被日伪军占领,冯治纲带领的留守团共100多人在当地坚持斗争。经过反复思考,冯治纲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夜袭汤原。

旧历四月十八日,正是赶庙会的日子,天刚黑,冯治纲率队出发了。汤原游击连、青年肃反队、农民自卫队都积极参战。他们扛着红缨枪、土枪、土炮和抗联战士一起共计300多人,乘着朦胧月色向县城奔去。来到城下,冯治纲兵分三路一路进攻部队越过城墙直插汤原县公署院外,准备抵抗日本驻屯部队的反攻;二路进攻部队解除北门派出所的武装之后,迅速冲进汤原县公署直至日本官吏宿舍和县长官邸。途中,遇到一个出来小解的日军,他一见游击队,转身想跑,被冯志纲一枪击毙。随后双方展开了激战。部队因得到打入警察队的救国会员王春林、李新善、唐才的密切配合,作战主动,进攻顺利。据垒顽抗的警察队,迅速被解除了武装。日本参事官宫地宪一和警务巡官齐腾宽,警长付宝珍、唐玉山,警士竹木福太郎,雇员木亚屋一、江头秀蘑被击毙;三路进攻部队打开了监狱、拘留所,营救出地下党员和群众70余名。同时,砸开武器库,缴获迫击炮3门、炮弹96发、轻机枪3挺、步枪62支、子弹35万发、手枪5支、军马35匹。拂晓,冯治纲指挥部队交替掩护撤退。著名的夜袭汤原战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抗日斗争的胜利信心。

1937年下半年,日本关东军为了维持其殖民统治,调集25万名日伪军对抗联部队比较集中的松花江下游地区实行由南到北的分区包围。1938年1月开始,敌我战斗非常频繁。到4月,在三江省日伪军就与我军交战达123次。在同一时间内,日伪军还强迫伪三江省居住的农民并入578处“集团部落”,修筑警备道路806公里。这些,都给抗联部队造成了极大威胁。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七次常委会做出决定,号召云集在三江平原的抗联三、六、九、十一军有计划地分批转移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嫩江平原,开辟新的游击区,建立新的游击根据地。根据这一指示,1938年5月,李兆麟在萝北麻花林子召开三、六、九、十一军军政联席会议,决定部队分三批西征,跳出敌人包围圈,向黑嫩平原挺进,实行战略转移。首批西征部队由冯治纲、陈雷负责,一路上打仗、爬山,忍受严寒和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胜利到达了西征目的地海伦八道林子。

月和12月,先后与金策、李兆麟率领的第二、三批西征部队胜利会师。为了加强对西征部队的统一领导,根据北满省委的指示,将西征部队改编为三个支队。

1939年1月12日,冯治纲被任命为第二支队长。第二支队由六军二师十一、十二团和三军五师八团二连组成。随后,这支部队被派到讷嫩地区开展工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极道人神 我的年号是景泰 蟠桃大圣 让我再感受一次父爱 我有无穷气运 游走的皮囊 后半生逆袭 洪荒之我要做大财神 穿越之旺夫娇妻有点甜 妖妃不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