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迹难循世事多变幻(4/5)
“不要乱!即刻举火传令,各营结阵,渐次向北突围!此地距离洛阳不过三十余里!敌人绝不敢追击!”
负责压阵的王辩自中军呼喊,而断后的皇甫无逸不明所以,又派了传令兵下令固守。
两边的命令相冲,使得也分不清旗号的各营士兵都各自懵逼。
位于伊水战船之上的王世充更懵逼。
他毕竟是在水上的,占据地利,所以埋伏在边山的军队根本就没搭理他。眼看着对面山脚打成了一锅粥,他还在纠结要不要下船去救援。
“上!不要怕!他们也是降兵收编的,真正的官军没多少!”
东面山脚,最近不知为何每天坚持刮胡子的王伯当在阵前呼喝,同时拖着一把铁枪,一马当先的向混乱的隋军阵地扑了过去。
北面山顶,战旗之下的裴仁基指挥着士兵不断把提前准备好的落石砸下。两翼的弓箭手只顾往山下抛射,却并不上前。
西面是打的最激烈的,因为在此停留的是皇甫无逸率领的禁军。
樊虎联合了孟海公与郝孝德的部属,选择了与隋军类似的战法。刀盾兵在前硬顶,弓箭手自后抛射。双方都不断有人在倒下,再不断扑上。
看人员配置,参与者全是与李密关系匪浅或是亲近的将领。
后者也是被逼无奈。
王世充如果能真了解他的处境,就知道这一仗是非打不可的。
任何义军势力,似联盟这种松散结构都是最不稳定的。
李密眼下虽添为盟主,看似掌握了整个反隋联盟的话语权。但奈何瓦岗军本来就自成体系,而原来的老大又还在。
导致的后果就是,每次开会商量什么事情,都像是一次六国间的合纵连横,端地心累。
就好比此前针对小平津关的战斗,如果不是各派系都只想着保存实力,阳奉阴违,绝不会是现在这个结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