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冬衣!(3/5)
之所以是绵袍而不是棉袍,是因为大汉没有棉花,里面填充的多是蚕丝、芦花等物。当然更穷一些的,往里面塞草的也多的是。
毕竟在冬天能拥有一件绵袍,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意思是,谁说我没有军服,我和你共有战袍呢,反映了当时秦国军队在物资困难的冬天,前方士兵只能两人合披一件绵袍抵御寒冷的情形。
当然,袍也有高档与低档之分。
如果夹层里所填的是“纩”,即新的高级天然蚕丝絮,称为“茧”。
如填充的是“缊”,即絮头、细碎枲麻这些粗劣、陈旧的填充物的才叫“袍”。
此即《礼记·玉藻》中所说的“纩为茧,缊为袍,禅为,帛为褶。”
这种袍是穷人的御寒棉衣,但袍里这些低劣的填充物,并非现在所说的“黑心棉”,完全是贫穷所致。
这里面最典型的代表人物,那就是编撰《论语》的曾子。《庄子·让王》记载曾子“缊袍无表”遂有成语“捉襟见肘”。
原来在先秦时期,人们冬天穿袍子很有讲究,外面必穿一层罩衣,此即《礼记·丧大记》中说的“袍必有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