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臣算不算故地重游(2/5)
李世民喝了很多酒,独自走出皇宫,当然明面上只是他一个人,可是暗中却有无数人跟随,来到太极宫的宫墙上,李世民朝着朱雀大街张望而去。
由于中秋侍节到来,长安也取消了宵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街上有舞狮的,有摆开台子演社戏的,仿佛过年节,热闹非凡。
“陛下,建制才七年多时间,能有如此景象,悉为难得。”
李世民回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魏征出现在李世民身后。
魏征指着下面庆祝的百姓说道“今岁风调雨顺,亩产多收斗,对于百姓而言,善莫大焉!”
李世民摆摆手道“你不要再说了,朕自己知道!”
李世民其实非常清楚,百姓根本就不在乎谁是皇帝,更不在乎皇帝如何,如果皇帝不将百姓最后一口口粮抢走,这样的皇帝就是好皇帝。
现在,百姓这么开心的庆祝中秋,庆祝丰收,根本就不知道他这个皇帝有多么闹心。
李建成作为监国太子,在北魏以来租调制的基础上,制定了租庸调制,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丁男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後还田。政府依据授田纪录而向人民征收租庸调。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
这个税制比起汉朝十五税一而言更低,平均每亩田,只征收两升粮食。
正是因为唐初建立的租庸调制,百姓负担极轻,比起隋朝以来更低。所以,唐朝每打到一个地方,就会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无论刘武周、刘黑闼、辅公祐而言,他们就算一时击败唐军将士,却难以维持统治。
原因非常简单,他们受不到百姓的拥护。
李世民望着朱雀大街上喧闹的百姓,目光变得更加幽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