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改革(三)(4/5)
他向来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所以在京都还是在外地,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赵同看着这两个儿子,恨铁不成钢“你们知道什么?只要皇后稳坐中宫之位,什么样的官职不能替你们谋来,何必叫你们去吃那份苦?”
他顿了顿,又道“而且咱们家出了皇后,得爵位是迟早的事情,皇上现在搞什么爵位继承制度改革,岂不是对咱们家十分的不利?”
因为赵学尔的原因,赵家如今也可以说是权贵之家。
而且就像赵同说的,赵家出了皇后,得爵位是迟早的事情。
为了自身利益着想,赵同十分排斥恩荫制度和爵位继承制度的改革。
赵学时是庶子,就算赵家得了爵位,继承爵位的人也不可能是他,所以他对爵位继承制度的改革没什么兴趣。
而赵学玉因从小受赵学尔的教导,也颇有些重义轻利的君子之风,浅笑道“别说赵家现在还没有爵位,就算有了爵位,也须得有才有德之人继承,否则不但害国害民,还会堕了祖宗的名声。”
赵同看了这两个儿子一眼,见他们都不与他同心,也懒得再与他们说话,只在心中暗暗生赵学尔的气。
一个月以后。
在李复书的授意和关注下,国子监早就准备好了针对官员勋爵子弟的考核。
考核只考两门,经义和实务。
经义有《周易》、《周礼》、《礼记》、《孝经》、《春秋》、《诗经》、《论语》等等数十本书籍可选,考生只要选一本自己研习最透彻的书籍进行考核就行。
实务涉及农事、军事、税务、水利、工事、商事等等诸多项目,与经义一样,考生只需要选择一门进行考核就行。
但所有的考生,都必须考核一本经义书籍和一门实务。
只有两项考核同时通过,才算合格。
因为这次考核通过者,能得到李复书亲自授官,这样能在李复书面前露脸的机会,实在太过难得,所以尽管权贵派们排斥恩荫制度和爵位继承制度的改革,但还是有许多有志之士,和有野心的人,来参加考试。
为了让考生们体会到做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为了能够一次性容纳上千人考试,李复书特批政殿前的巨大广场作为考试地点。
考试当日,考生们早早地就在宫门口集合,等待检查,然后统一进入皇宫。
为政殿耸立在巨大的广场上,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在朝阳的照耀下,尤为光彩夺目,气势磅礴,处处透露着威严和神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