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改革(二)(3/5)
李复书十分郑重地在朝堂上提出了恩荫制度和爵位继承制度的改革。
一石激起三层浪,改革之事引起了大臣们的激烈讨论。
朝中大臣分走科举选拔出来的清流派,和继承祖宗基业的权贵派,而且清流派与权贵派向来不大和气。
为什么呢?
清流派多半是平民出生,经过科举选拔,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才能得到授官的机会。然后还要在基层官位上摸爬滚打十几二十几年,运气好的才能有机会站在这为政殿上。
而权贵派只要靠祖宗的功劳,随随便便就能捞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当当。而且因为他们在京都的故旧亲友关系庞大,相互之间帮忖,晋升速度极快。
所以常常会出现清流派为了一个位子勤奋努力,费尽心思想,却突然被空降的权贵派抢走的事情发生。而且让清流派极为愤怒的是,这个抢走官位的人还很有可能是个平平无奇的庸才,哪哪儿都比不上他。
而权贵派觉得清流派原本低他们一等,曾经对他们点头哈腰的人,忽然之间要和他们平起平坐,还对他们的言行指指点点,甚至在皇帝面前弹劾他们,也让他们觉得尤其不爽。
因此清流派和权贵派谁也看不上谁,并且政见上常常有分歧。
这次也是一样。
清流派本身就是读书读出来的,而且都是从基层官职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爬起来的。对他们来说,研习一本经义并且掌握一门实务实在是太简单不过的事情。
若是赵学尔的提议得到实施,便能大大地减少官位被权贵派抢走的事情发生,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有利无弊。
所以,他们极力赞成赵学尔提出的恩荫制度和爵位继承制度的改革。
而权贵派虽然有权有势,但他们已经习惯了靠关系升位,因此在读书上比不上清流派。
若是赵学尔的提议得到实施,他们必将被清流派给压倒。
所以,他们极力反对恩荫制度和爵位继承制度的改革。
因此,清流派和权贵派吵得不可开交。
赵同如今是太子宾客,正三品,自然也有上朝的资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