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未来畅想(2/5)
石莫答道“奖励的事待会再说,元朗区“卫星城”的事也待会再谈,我想先问问你对太阳玩具公司未来有什么规划,以后公司走什么路线?”
太阳玩具厂在石莫的助力下发展起来后就成立了公司,开始经营品牌,招聘有才能的职业经理人,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梳理财务体系,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以及自己的研发团队,开阔销售渠道,打开欧美市场等。
石振国饶有深意的看了石莫一眼,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答道“现在公司除了你之前给的两个新玩具,并没有研发出其他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玩具,公司的研发团队只是围绕着你的那两个玩具开发周边产品,都是类似的玩具,并没有多少市场竞争力。”
石振国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现在公司虽然盈利可观,但如果不能继续创新发展,也就到顶了,这样下去状况令人担忧啊。我看这几年香江地产业和金融业火爆,我不懂股票,就想着能否投资房地产,或许这次开发新界会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你觉得行不行?”
石莫听到后,暗攒一声“确实有眼光”。
玩具行业的发展潜力小,格局也小。现在有新产品出来,盈利是不错,但跟未来那些搞地产的公司相比,财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自78年起,香港的地产市道已开始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如火箭般上升。以尖沙咀东部为例,地价在3年内上升了六七倍,楼价亦上升了3倍。地价、楼价的攀升,刺激了大量热钱的涌入,南洋资金更是大举入市。当时,香港“卖楼花”制度大行其道,只要缴付5至10的订金,便可购得楼花,进行投机,而炒家对政府限制楼花的种种政策,诸如对楼花转让加重抽税等,并不理会,投机炒楼风空前炽热。炽热的炒楼风进一步推动地价、楼价上升。到后来房价已远远脱离当时香港市民的承受能力。
列如1972年长江实业刚上市只有126亿港币市值,到了1981年已经增加到7877亿,成长性惊人。
炒楼风最炽热时,炒家索性整栋大厦炒卖,形成“炒大厦”、“炒酒店”热潮。当时中环、湾仔、尖东等各繁华商业区频频传出整幢商业大厦以高价易手的消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金钟的金门大厦,中环的联邦、国际两栋大厦的炒卖。金门大厦在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期间3次转手,售价从715亿元增加到168亿元,短短不到2年时间内升幅高达135。联邦、国际两栋大厦在1980年8月至1981年1月期间2次转手,售价从1089亿元升至2235亿元,短短半年间升幅逾1倍。1981年,银行和财务公司贷款买楼的增长率相当惊人,分期付款买楼的贷款达15556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30,香江楼价就此达到巅峰,然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