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大案(2/5)
既然可被言语动之,也会被言语反之。王琢玉在奏章里煞费苦心,说自己访了老盐工,“为之哂笑”。心说以皇帝年龄,被人耻笑了还不恼?只要恼了,必派员查看,那时才是上下其手的时候——盐商所要的,不过是朝廷派出钦差而已。
可惜这价值三千两的一本,把自己栽了进去。锦衣卫顺藤摸瓜,把贿赂御史的盐商一股脑提溜出来,全部押进京受审。
朱翊钧行事不像武宗,常有混不吝的时候,不跟朝臣讲道理。他最擅长的是后世我军的破敌要义全力突破一点,然后以点带面,接着迂回包围——偶尔条件成熟了还有中心开花大餐等等。盐政和京营兴革,最能体现他的治政特点。
此次从王琢玉身上打开缺口,还不大挖特挖的话,如何对得起自己身上这身皇帝皮。
盐政官商勾结,朱翊钧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早成痼疾。在盐政改革即将推出的时候,不把这盐政官收拾稳当,谈何兴革。
被捕盐商哪里受得了被朱翊钧亲自调教、指点过的锦衣卫,没留任何外伤,北镇抚司已让盐商们求死不能。
盐商金某交代两淮盐司每年私吞余盐一万万多斤,超过两淮几十家盐场正盐产量的两倍半——都混在他们盐商持引销售的正盐内一起发卖,沿途钞关等关节早已被他们尽数打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