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为什么是锡兰(上)(3/5)
肉桂。
槟榔。
珍珠。
宝石。
锡兰当地的僧伽罗康提王朝,和荀彧一定有很多共同语言,一直琢磨的就是“驱虎吞狼”。
泰米尔人在北方,于是找到了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来了,于是主动找上荷兰人。
后来荷兰人来了,又主动找上英国人。
然后每一次都是驱虎吞狼玩砸了,赶走了弱的,来了个更强的。可谓是眼光卓著,每一次找的都是时代的最强者,最后把自己弄没了。
现在荷兰人取代了葡萄牙人,占据着锡兰的西南部低地地区,高原地区还有僧伽罗的康提王朝。
锡兰曾是肉桂的唯一产地。
肉桂可能是随着欧洲人体的四液学说退潮中,唯一还保持着销量增长的香料。
因为肉桂的味道很特别,可以配合新的风靡欧洲的嗜好品茶叶,尤其是红茶,有一股特别的香味。伴随着欧洲饮茶的风俗传播,肉桂作为茶饮的配料,不退反进。
即便葡萄牙人在跑路之前,很有战略眼光地将肉桂树苗,带去了巴西,使得巴西也开始大规模种植肉桂。
但这东西得靠手工搓、得靠工人把树皮扒下来揉成卷。
而巴西的人口不足,远不如亚洲的人力资源丰富,搓不出来多少。
如今这东西也算是荷兰这几年为数不多有高利润的香料。
荷兰人、尤其是瓦尔克尼尔一直琢磨着往锡兰引入华人,一则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巴达维亚的华人“多余”人口的问题;二来也是因为锡兰真的缺人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