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节 不要麻烦要惊喜(2/5)
1931年2月,凯申总逮捕了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粤系主要人物胡汉民,引发了多方面的反对,4月份粤系从舆论、外交、军事等多个方面切入向凯申总发难,并于5月份成立广州政府,诸多与粤系有着夙怨的派系和名人,像是汪兆铭、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西山会议派”等等,在反对常凯申的问题上形成了空前一致。
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动九一八事变的时机,也正是抓住了kt政府大分裂趁乱行事,后来凯申总被迫在12月底辞职,第三次宣布“下野”。
至于打着粤系烙印的十九路军,1931年他们的任务原本是在江西参加围剿作战,8月份还在与红军作战,11月份突然就“奉命调往京沪一线执行警戒任务”,很显然这个命令不是时任总司令的凯申总给他们下的,那么十九路军执行的,就只能是反凯申总同盟的命令了。
再看一下十九路军部署的位置,南京、镇江、常州、苏州、上海,沿着宁沪铁路两侧的一字长蛇阵,倘若11月份的时候凯申总拒绝下野,那就只能和十九路军搂火开战,谁赢了谁说的算。
所以说粤系其实并不想让十九路军在上海和日军死磕,甚至他们都不想把60师和61师调上去前线,很显然,他们只要调上去上海,那就等于把宁沪铁路沿线还没捂热的“地盘”,拱手让给凯申总了。
对于凯申总而言,之所以12月份宣布“下野”,那并不是因为他不肯和十九路军手足相残,而是因为十九路军逼宫的时候,他的嫡系兵力并不在身边,全都部署去了几个苏区剿共去了,因此他才选择以退为进,先逃回去,调集兵力再来。
甚至说个不好听的,要是一二八日军不这么搞一家伙,那可能再过段时间,国军自己也就干起来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