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379.局势变幻(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3/5)

目录

原本朝廷对金州军从北方大肆收拢流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却开始设置障碍,暗中阻扰流民前往辽南。

朝廷又不傻,肯定不想金州军的实力继续增长,再往金州军送人无异于饮鸩止渴。

朝廷能够有这样的底气,一方面是因为满清再南关遭遇失败之后现在安静得很,关宁锦一线难得的非常安宁,朝廷的压力小了很多。

加上农民起义处于低潮,让崇祯和朝中大臣们以为形势已经好转,也没有必要再将就金州军了,养虎为患的事情大家实在太清楚了。

就这样,朝廷与金州军短暂的蜜月期就结束了。

虽然朝廷开始控制与金州军的物资和人员流动,但是真要执行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王朝末期,中枢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上面的政策到了下面能否得到执行完全看是否合乎地方势力们的利益。很显然,这次朝廷对金州军的封锁政策损害了地方势力的利益,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明面上人口、物资不再大规模向金州军流动,但是私底下往来金州军的船只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只因为其中的利益实在太大了,大家根本就割舍不了。

特别是与辽南隔海相望的山东、辽西受到了金州军的巨大影响,根本就不能断绝与金州军的联系,完全成了金州军的后勤供应基地。

洪承畴在金州军的帮助下在辽西建了一个巨大的水泥厂,这个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不但满足了辽西明军的需求,还大量卖到了京师附近。

当然,因为金州军在水泥厂里也占了股份,金州军也拿到了大量的成品水泥,用来满足辽南日益增长的建设需要。

随着大量水泥的投入,辽西的各个重要城池都被修葺了一番,防御能力成倍增强。只要物资供应得上,洪承畴有信心打退清军的任何一次进攻。

水泥的工艺并不复杂,满清其实已经掌握了水泥生产的大致工艺,只是相比起金州军和明军对工程建设的大量投入,满清对这方面的兴趣就要弱得多。

满清的军队以骑兵为主,死守城池原本就是下下之策。真要到了敌军兵临盛京城下,满清是不会愚蠢到让骑兵上城墙的,还不如撤退保存实力以图再起。

所以满清的战略重点是如何御敌与国门之外,消耗有限的国力修建城墙并不是他们的选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日月星学院 我养狗是为了拯救世界 幺女无畏 女装与战车 仙门逆徒 艾泽拉斯王子复仇记 穿越远古的悠闲生活 所有人都以为我是某过世大佬 有衡鸾 大唐:神级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