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第一零零三章 稻草(2/5)

目录

杨振听了略微一愣,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吴惟恭是吴朝左的长子,是张得贵继室吴氏的亲侄子。

显然,张得贵是把自己继室吴氏的亲侄子这个当成了真亲戚,知道杨振关心番薯与土豆等物的亩产,所以事先算好了相关的产量。

“好,这倒是一个真正的好消息。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番薯与土豆等物虽是粗粮,可是关键时候,却也是救荒救命的好东西。”

听完了吴惟恭的报告,杨振快速心算了一下番薯的产量,亩产二十五石上下,相当于后世亩产三千斤左右。

如果按照今年夏初所统计出来的垦荒数目来计算,几十万亩开垦耕种的土地,亩产都能达到三千斤左右的话,那么这一次的秋收,就真的是一次大丰收了。

一想到这一点,杨振的心情顿时变得好极了。

这一次出兵倭奴国,单论土地方面,属实没有占领多少,但是其他方面的收获,比如金银粮食物资,却相当不少,足够杨振接下里再发起几次大战之用了。

不过,对于粮食物资来说,杨振永远也不会嫌多,特别是自己大后方的粮食生产,产量越多越好。

因为唯有如此,金海镇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才是可持续的。

而且也唯有如此,杨振接下来的继续移民安置计划,才能够继续推行下去。

因为,今年是杨振在金海镇募民垦荒推广番薯土豆等新作物的第二年,如果还不能取得大规模的丰收,那么接下来金海镇移民种薯的热情就会有所消退。

如此一来,他的很多后续计划也将无法顺利开展。

事实上,杨振为了防备推广番薯与土豆等高产作物失败,已经预做了一些安排。

这次东征倭奴国,大肆勒索金银稻米等物资,也算是其中之一。

不过除此之外,杨振在跟荷人舰队作别之前,就是在种子岛上休整的时候,已经私下拜托何廷斌利用其荷兰东印度公司雇员的身份,在大员以及南洋广泛收集其他的番邦作物去了。

杨振不知道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但是他很清楚这种东西十分高产,而且像番薯、土豆一样,很适合在东北地区推广种植。

当然,杨振也知道,玉米在明朝即使推广种植,其产量也不可能会像几百年后那样高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极品护士老婆 修真四万年 超级神途 万界武侠大冒险 万古杀帝 兵王之王 国漫大杂烩 大龄剩女之顾氏长媳 重生之都市仙尊 超牛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