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大秦好哥哥和人才输出库(4/5)
而剧中的设定和历史差不多,只不过加了不少细节,景监前往魏国打听消息,在魏国和商鞅相识,商鞅入秦之后,走的是景监的路子见的孝公。
这位在剧中的戏份不少,几乎算是男四号了,左乐留给了和山河合作不错的张剑(李元芳)。
而其他孝公时期的秦国大臣,包括支持商鞅的车英、子岸,老世族一派的杜挚,和商鞅有大仇的太子老师公孙贾等角色。
左乐本着用熟不用生的原则,基本上都是挑的山河亲近或者有过合作的演员饰演,实在没有合适的,再从外面挑。
这也是为何山河剧资源在娱乐圈抢手的缘故。
经过山河内部、山河交好演员两重过滤,流到外边的好角色太少了。
其三,魏国君主,魏惠王。
这也是《大秦帝国—裂变》除秦国外,出场最多的战国君王。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不但在第一部《裂变》出场颇多,在第二部《纵横》也有很多戏份。
在历史上,魏惠王前期还是很厉害的,是魏国第三任君主,也是第一位王,一度将魏国发展到天下霸主的地位。
可惜魏惠王不会做人,军事上四处出击,将邻居欺负了个遍,却没有斩草除根,而是四处结仇。
魏国不像秦国,坐拥函谷天险,动不动一挑六,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与多国接壤,却没有坚实的盟友互为攻守同盟。
强势时还好,但只要稍露颓势,就马上会迎来各位仇家的反扑。
桂陵、马陵之战,魏国两次惨败给齐国,大将庞涓战死,军事力量损失极大,而这边秦国又因商鞅变法开始崛起,楚国也乐得看菜下碟。
堂堂战国初期霸主,最后落得“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的凄惨下场。
而在《大秦帝国》剧中,魏惠王的剧情就是如上所说的从巅峰滑落低谷的过程。
第一部《裂变》的前期剧情,尚有霸主之气,联合六国分秦,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然而等后期庞涓死后,魏惠王苦日子就来了,商鞅带兵夺回河西失地,魏国割地赔款。
而等到了第二部《纵横》,更是被嬴驷和张仪联手欺负的可怜巴巴,最后郁郁而死。
除了人生大起大落,魏惠王在剧里最为人“称道”的是,喜欢把自家的人才往外面送然后坑自己。
一个商鞅,给魏国造了个大敌。
一个孙膑,直接造成魏国从巅峰滑落。
一个张仪,把魏国弄得欲仙欲死。
一个公孙衍,也让魏国吃了不少大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