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老药新用(4/5)
而一些以外环境下抑制病毒繁殖的有效浓度在10~20微摩尔的药物,是不是就能够证明它们在人体内也能发挥同样功效呢?
这也未必。
药物进入人体后,有相当一部分药物需要通过人体器官的代谢才能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能够被细胞所利用的化学产物。但这个代谢过程究竟是在什么器官内进行、代谢时间需要多久、代谢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对人有毒害的产物都不是通过计算模拟能够知道的。
而生物实验,就是用于研究这些问题的。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研究,处死无数小鼠、比格犬、食蟹猴和猕猴,并且对它们进行解剖和器官研磨检验之后,人们才能大概了解到一种药物的基本的毒副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浓度等等情况。
确定了这些关键点没有问题后,第一期人体试验就可以在经过审批后展开。这个过程中,研究机构主要需要了解的是人体对于这种试验药物的耐受程度和不良反应率。第二期临床人体试验则主要研究对比药物是否对目标有效。通过两期临床人体试验,确定药物前景颇佳后,才会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这次的实验主要目的是对比新药和传统药物。只要新药达到了传统药物的效果,或者超过了传统药物,那就可以宣布实验和研发是成功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