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德苏战争(96)(1/5)
——————
三架264d型高空轰炸机犹如无人之境般飞翔在苏联的天空上。
不过这一次这些轰炸机装载的不是炸弹,而是伞兵。他们的目的地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东部地区。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位于叶尼塞河和西伯利亚铁路的交汇点,以铝产量高著称,是西伯利亚地区第三大城市。在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古拉格(苏联劳改总局)的一个主要中心。这个时期作用最突出的劳改营是“克拉斯拉格”劳改营(1938~1960),该营由于关押犯人过多,在周边城镇也设置了两个分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部,“叶尼塞拉格”劳改营在二战的战火中仍发挥重要作用。原时空的二战期间,许多工厂为避战火,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迁到此地,大大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战后,许多为这些工业原料的大工厂也被建立起来炼铝厂、冶金厂、次要金属加工厂等等。
而这些伞兵们准备伞降的地点是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有三百公里远的深山老林。一架轰炸机机舱内,一个排长拿着地图看着他们的目的地,嘴里啧啧感叹道。“我们要去的地方离柏林有5000公里远,真是了不得。”
很快,伴随着几声刺耳的电铃声,机舱里的红色信号灯亮了起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