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战争与和平(3/5)
但是其中权力界定利益、国家的道德不是普世的道德等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基本思想,朱由检则原原本本保留了下来。
虽然在二十一世纪,这些都是很通俗浅显的思想,但在十七世纪初的明朝,着实让这些饱读诗书的封建士大夫们震惊不已。
在这个时代,能著书立说的都是大儒,一般的士大夫著书都会被人耻笑的。
虽然朱由检是皇帝,但这些朝廷重臣们一开始也是阳奉阴违,不甚买账,心道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思想,直到他们通读完这本书。
如果说之前乾清宫的神迹、惩处阉党、亲征辽东让朝廷重臣们尊称朱由检一声明君圣主的话,那写出这本书的朱由检则被他们尊为了与程朱齐名的大儒。
特别是徐光启、袁可立、孙承宗、毕自严等人读完这本书,看朱由检的眼神都变了。
原来是尊敬,现今则是敬畏加崇拜。
当然李国普、刘宗周、薛凤祥等人对书里面赤裸裸的利益至上原则颇有些不以为意,但里面严密的论证实例和能够自圆其说、无懈可击的理论,还是让他们侧目不已。
甭管这个理论思想是不是正确,但是能够做到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已经让他们望其项背而不得了。
借着册封虎墩兔的事,给朝廷重臣们开了一堂国际政治关系的课程之后,朱由检却遇上了一个新的难题。
这些被俘的科尔沁贵族咋办?想必林丹汗也是不知道咋处置,才借着献俘的名义,将这些烫手的山药给明朝送来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