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水浒新秩序

第七十章 越理越乱的大宋朝堂(4/5)

目录

赵桓罢赵野而以范致虚为首相,为的是求耳根清净,现在却落得更加难受,也对“明德相公”范致虚失望透顶。

两日后,天子下诏罢太宰范致虚,并以少宰吴敏代之。

又以户部侍郎唐恪进拜尚书右臣兼中书侍郎。

吴敏在政事堂和枢密院转了一圈后,终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文臣之首,其人政治上的盟友李纲便不能再留在知枢密院事如此敏感的位置上。

御史中丞陈过庭趁机上奏,言大同已经退兵多日,上皇却仍滞留江陵,建议皇帝再派干臣前往江陵,迎上皇归京。

赵桓从其请,以知枢密院事李纲为奉迎使,务必要迎上皇归来。

其实,迎接太上皇返京的事早就再做了。

赵桓率诸臣“打赢”临安保卫战,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后,便改撷景园为宁德宫,准备给自己的老子居住。

其人随即派遣徽猷阁待制宋焕(实际是“日奂”两字连为一字,打不出来〉奉表道君皇帝行宫,迎赵佶返回临安。

随后,又遣尚书右丞李邺为道君行宫奉迎使,继续催促太上皇北上。

但赵佶大略是清楚自己回到临安将会面对怎样的命运,死赖着不愿回来。

其人并不是一个人在外逍遥,为了养活庞大的随从队伍并继续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只能截夺本地财赋。

甚至,在同宋两国大战临安朝廷无暇顾及自己期间,赵佶还擅自任命了一些官员,以方便控制地方,调度物资。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赵佶已经交出权柄,便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没有了生杀予夺的特权。

任其长期滞留在外,就有再立朝廷分裂大宋的风险。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危害可就要远远超过大同帝国的讨伐了。

陈过庭这个建议合情合理,赵桓的安排也无可挑剔。

李纲乃是为大宋江山不顾己身的社稷之臣。

当初国家危难,就是他将太上皇赶下了皇位,并扶今上上位。

赵桓再派其人将道君迎回京师关起来,也是朝中能够想到的最佳人选。

自杨世可兵败,种师道顶锅被罢后,李枢密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知枢密院事后,其人便极少对朝堂之事发表意见,算是已经做好了淡出大宋政坛的各方面准备。

李纲受领任务后,只是请皇帝御笔书写就《迎道君表》后,便收拾收拾行装义无反顾地赶往江陵,前去硬刚满朝文武皆不敢直接面对的道君赵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傲娇与病娇的日常 农女预言师 我在东京的神秘日常 白殿下的黑包群 方舟生存之行 我在万界打卡 凤仪牡丹 醉欢眠 洪荒妖行纪 热血篮球之超级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