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木森和李可儿(2/5)
形象性成为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创作主体对于客体对象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鉴于此,又可以说艺术高于生活。
但是,它不是高高的立于生活之上,而是与普通的生活活动不同。艺术活动与普通的生活活动不同,在于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形,而普通的生活最终目的是质和量。
形体之美,是艺术的追求。或者,形体之丑。
审美的存在,确立了审丑的产生。美丑的对立和对比,是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艺术所追求的是形体之美,所以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但是形体的美或者丑也不是艺术的创作者决定的,而是艺术的欣赏这决定的,所以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渗透了艺术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
它不是客观生活图景随意照搬,而是艺术家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人生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
只有符合生活的艺术作品,才是美,而与生活背道而驰的艺术作品,则是丑的一面,是应该要被抛弃的一面。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一个只有丑的艺术作品的艺术家,当然也就可以看着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格。
另外,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有机统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