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乱清

第一一八章 黄雀行动和榫卯计划(3/5)

目录

接恭王“领侍卫内大臣”的缺的,是醇王。

后来,又加了一个伯彦讷谟诂。

关卓凡入玉牒,贝子、贝勒、郡王、亲王,一路青云直上,领班军机、独掌国柄,终于到了小皇帝口中“专固国朝、胁迫内外”的地步。但有点奇怪的是,他的头衔中,和紫禁城相关的,或者更准确的说,和内廷相关的,却只有一个“御前大臣”。

由始至终,两宫皇太后没有表露过叫他兼署“领侍卫内大臣”的意思。

留意到这个情况的人不多,就算注意到了,也不以为意轩亲王身上的差使太多、太重了,现在连入直弘德殿的辰光都拿不出来,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照应宫中的宿卫?

但关卓凡自个儿,却不能“不以为意”。

“御前大臣”也是非常重要的头衔,带上这顶帽子,就意味着成为了“上头”最亲信的重臣、近臣。外臣入觐,要由御前大臣“带班”;御前大臣自己觐见,却不必“递牌子”,直接请见可也。

另外,御前大臣也能够代表“上头”,管理“乾清宫侍卫”和“御前侍卫”等“内廷侍卫”。

紫禁城的侍卫中,“乾清宫侍卫”和“御前侍卫”这两种“内廷侍卫”,地位是最高的。从乾清宫开始,就算进入内廷,宿卫内廷,是最受信任的亲贵子弟才能充任的差使。其中,“御前侍卫”,顾名思义,在御前“行走”,和“上头”的距离最近,较之“乾清宫侍卫”,又更进一步了。

不过,乾清门以南,属于外朝,外朝的宿卫,就不归御前大臣管了,统领紫禁城宿卫全局的,还是“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并不止一人,满员的时候,上三旗每旗二人,一共六人——当然,满员的时候很少,即便满员,起核心作用的,也只有一到两人,譬如文宗时候的肃顺。

现在的格局也差不多几个领侍卫内大臣中,真正掌握实权的,只有醇王一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氪金医生 重生之独步惊华 我并不想当英雄啊 我不想当超级差佬 想做有志向的人 修仙界里的蚊子 我要这重生何用 医品真武狂龙徐浩师凝心 我真不是怪异 龙门之主杨潇唐沐雪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