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重见天日(2/5)
反正汪振海这一番念叨完了之后,马悦已经指挥各船分列大木排的四周,并拉紧了缆绳。也就是说,此时大木排已经被定位了。
定位之后,马悦立即招呼各船上早已安排妥当的水手。这些水手将一些小舢板船推入海中,然后纷纷跳了上去。
当载着这些水手的小舢板船纷纷靠近大木排之时,马悦便开始指挥拆大木排了。
这大木排当时打造的时候,可是有讲究的,正中心是一个方圆约一丈见方的大孔。而这大孔的四周则依次用上好的木料,拼接成了一个大木排。更加巧妙的是,当拆卸这个大木排之时,人可以在大木排的外围,而先从大木排的中间拆起。
之所以有如此巧妙的一个构造,就是为了防止在拆卸大木排的时候,由于四周受力不均,而让水底墓发生倾斜,甚至是以倾斜的状态沉入海底。
而如果从中间向四周拆,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个可能发生的问题。因为此时四周的四条大船已用数十条缆绳将大木排紧紧拉住,当某一方拆卸速度过快,导致水底墓倾斜之时,大船上的缆绳还可以受力,由大船的牵引力,来修正水底墓的倾斜角度。
总之,这个水底墓从修建,一直到最后沉入海中,都是一个相当精巧的工作。一直折腾到第二天,几乎天色发白的时分,咱们才看见朱允炆的水底墓缓缓地沉入了大海之中。
返航的路上,我问马悦,朱允炆的水底墓要是能在数百甚至数千年之后、在咱们的子孙后代与南洋诸国在海洋权属问题发生争端的时候,能够及时被发现,并能够将那块金碑给打捞上来,那就太完美了。
马悦和一旁的汪振海都没太明白我的意思,因为他们哪里知道,眼下的三佛齐国、龙头邦国虽然皆臣服于大明帝国,甚至还被册封为旧港宣慰使、龙头宣慰使,但几百年之后,这些地方均已独立成国,不仅不再臣服于我华夏大国,反而是在这片海域与咱的子孙后代发生了激烈的权属争端。
汪振海嘴快,他问道“胡伯父,让这昔日的大明皇帝永眠海底不好么?为什么还要让他被后人发现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