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3/5)
一盏茶过后,我便说明了来意,马悦也开始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分析。
马悦这一开始分析,刘伯温自然也是打开了话匣子。根据常遇春及其几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刘伯温跟马悦从易学、堪舆术、奇门遁甲,一直扯到更加玄妙的六爻预测术、紫微斗数等等。反正这两人是嘀咕了大半夜,我几乎是一句没有听懂。
最终的讨论结果是,刘伯温与马悦抽个时间,带上罗盘这些家伙事儿,再去一趟常遇春墓前,实地好好勘察一番。
这一勘察可不要紧,前后总共去了六趟。因为刘伯温不可能不理政事儿,天天跟马悦去城外勘察,只好是抽空找时间。等得六趟钟山跑下来,已经是杨宪被罢相、打入天牢后了。
这其中,刘伯温还替朱元璋谋划着另一件大事儿。这件大事儿便是朱元璋准备在这一年大封开国功臣,让刘伯温先草拟一个章程出来。然后,朱元璋与刘伯温在这个草拟章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反复修改,最终才能定下来。
因为这大封开国功臣,牵扯到众多文臣武将的个人利益,因此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那么这个章程的草拟,只能是刘伯温亲力亲为了。刘伯温可不敢把这么重要、这么机密的事情交给属官办理,甚至连提都不敢提这件事儿。
总之在其他官员的眼中,刘伯温这大半年的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的,但他究竟在忙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也正是有这两件相当重大、又相当机密的事情要处理,刘伯温哪里顾得上汪广洋、杨宪那些破事儿。直到杨宪突然被罢相、被打入天牢,刘伯温才猛然意识到,浙东集团这次栽了大跟头,杨宪这家伙这次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大问题。
自从杨宪不听刘伯温劝告,非要与已经“病退”的李善长死磕到底之后,刘伯温与杨宪的私下交往明显少了许多。毕竟双方话不投机,谁也说服不了谁,一见面就容易陷入争吵。
再后来,杨宪弹劾汪广洋,自己当了左相,更加成了大忙人。刘伯温也因为汪广洋之事有些恼怒杨宪,二人就更加话不投机了。
但是这一次,杨宪被打入天牢,朱元璋还放出秋后问斩这种狠话。朱元璋觉得,自己该去看看他了。毕竟昔日曾是共进退的好兄弟,只是杨宪自从入主中书省之后,有些头脑发热,双方变得不投机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