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灵活”也是把双刃剑(2/5)
在攻下集庆之前,常遇春、廖永安与朱元璋一起,在陈兆先面前演了一出非常成功的苦情戏,陈兆先不得分别出借给常遇春和廖永安各一万人马。
丁德义就是借给常遇春的那一万人马中的一员。当然,这借出去的两万人,后来再也没能回到陈兆先身边。
丁德义自此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常遇春的部下。因为丁德义这人作战勇猛,执行任务从来不打折扣,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常遇春赏识。
这批队员上山之前,常遇春还特意叮嘱陈维林,说这个丁德义值得好好培养一下。
本来按常遇春这话的意思,这第三批特战队员的分队长,应该让丁德义来当比较合适。
上山之后,陈维林、罗仁、陈定邦也在一起商量过这批队员的分队长人选问题。他们三人都觉得,这丁德义行事比较死板,处理问题不够灵活。
他们三人最终决定,每个月开展一次实战对抗演习。最后获胜最多、成绩最好的那个班的班长就是这第三批的分队长。
我当时心想,常二哥的意见我还是要支持的。
在很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个人的态度往往比一个人的能力更为重要。
头脑灵不灵活,处理问题够不够灵活,其实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处理问题十分灵活,其实就是处事圆滑、不讲原则的意思。
从这一点上来讲,我认为常二哥是没看错人的。
比如让一个人带队去执行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是碰上一个头脑灵活的,说不定在遇到危险时,要么跑路了,要么投降了。
而丁德义这种人,肯定是会坚定不移地把这个任务执行下去的。无论这个任务看起来是有多么得不合理,多么得不可能完成,在他们的心中,服从就是军人的天职。
三班班长叫周振天,是当年一取采石矶的时候,投降常遇春的元军。跟一班班长黄少虎一样,他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只不过是早年间吃了元军这碗饭而已。
我们来到天狼学校的时候,陈维林、陈定邦都去巡视了,还没回来。
也差不多是临近午时的时分了,罗仁带着我们直接去了厨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