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绥芬河(2/5)
绥芬河当时归dn县管辖,后来划出去成为县级市,但人口只有两万人,没有什么财政收入,对外出口贸易是零,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生活。
据服务员说不知道为什么近一年来非常多的倒爷涌入绥芬河,包括中国和sl的,什么都买卖,基本是以物易物。
张子健心想看来是国家边贸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九十年代开始赋予绥芬河对苏开展贸易及经济合作的权限。
绥芬河距俄国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二百多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而sl当时除了重工业外什么都缺,尤其是各种轻纺生活用品极度缺乏,经济利益驱动了双方的边境贸易。
当年很多倒爷就是随身带两个大包,装的无非不过是国内的日用商品,皮夹克,皮鞋,运动服和其他一些生活用品。
在边境口岸没有放开之时,也有极少量的走私活动,尤其是冬季。
在sl解体之前,卢布比美元值钱,一卢布兑换一点五美元。
sl原来是一个有社会高福利的国家,职工工资很高,在六十年代中国普通职工只能挣到几十块钱工资,而sl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二百卢布是中国的十倍以上。
但是sl和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一样,任何生活用品需要凭票供给制,有钱买不到东西,冷战的军备竞赛造成sl的物资极度缺乏。
sl的军工企业和航天造船等工业很发达,但是农业和轻工却极其落后,sl有世界上最大的领土,但是据说粮食不够吃还得进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