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帝都的端阳诗会(六)(1/5)
他接着说“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写诗之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
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
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
颈联写俯察。
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
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此人毅然归去的决心。此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