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 尉缭表态(1/5)
李斯对于去年岁入的汇报,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
钱多粮少。
如果是在贸易发达的现代国家,这样的问题几乎算不得是问题。
粮食不够吃的话,就向别国购买就是了。
然而在战国时代,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极为薄弱,这就意味着一旦粮食发生危机,国家就将遭受极为严重的打击与削弱,沦落为其他国家鱼肉的目标。
《史记》中就曾记载过秦晋两国之间的粮食纠纷。
提起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关系,后人往往以“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国之间,由于多年姻亲而达成的良好外交关系。
但实际上,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两国之间从来就没有少过摩擦,《左传》中对两国之间的战争就有过多达十余次的确切记载。
这样的摩擦,在晋国分裂为三国之后,也可以从秦国与魏国之间冲突不断的局面中得到印证。
两国之间著名的那场因为粮食而引起的战争,其开端一般看做是晋惠公二年,周襄王派召公拜访晋惠公,晋惠公却傲慢无礼,召公很生气就讥讽了他。
两年之后,晋惠公四年(即前617年),晋国发生饥荒,于是向秦国借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