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楚军水师(1/5)
李放与项荣两军的正面碰撞虽然惨烈,但对战局的影响只局限在士气层面,重要性远没不及能够决定留城补给线安全的泗水之战。
完全清楚此战重要的扶苏并无藏掖,一上来便派出了联军几乎全部的水上力量正面迎击。
不同于需要躲避留城投石威胁而贴着东岸逆水缓行的楚军战船,由魏军占主导的联军战船在宽广的泗水河上排成了横列。
战国时期的水战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除了在接战之前会有弓手相互袭扰之外,最重要的战斗方式仍是撞击战与接舷战。
由于弓弩等冷兵器对于木质船只的损伤能力极为有限,直到火炮开始装配在船上之后,人们熟悉的“t”字横头战术才开始出现。
在那之前,船只在水战中所要争抢的,是“t”字的那一竖——即争取在水战中以船首撞上对方战船的船身,以对船体造成巨大的破坏。
因为水战中对撞是如此重要,能够造出多大吨位的船只,就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水军力量的强弱。
在正常的水战交锋中,想以小船的群狼战术战胜大船,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在狭窄水域完全限制住大船的机动性才有机会。
因此在春秋时代,伍子胥的“余皇”号楼船出现之后,吴国称霸水上的历史便就此到来。凭借吴军水师先后大败楚、越、齐的傲人战绩,吴王阖闾一举实现吴国自吴王寿梦以来称霸列国的梦想。
及到吴王夫差修筑水渠贯穿黄淮和长江,吴国楼船开始横行在中原核心地区,时刻威胁中原列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