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朝会(4/5)
说起来这个熊启算是扶苏的表哥,他的入昭,想必会让母亲很高兴。
始皇帝称善,其余细节自有少府等人下去商议,不必在大朝会上详细讨论。
接下来李斯汇报了去年一年国库所得的税收与支出,税收来源很复杂,有马匹、盐铁、茅草、粮食等等,听得扶苏两眼发昏。
战国时期商品贸易还很不发达,大多数的交易依然停留在以物易物的层面,如今小农经济在魏国李悝变法之后初见雏形,井田制崩塌,自耕农阶级逐渐兴起。
然而如今国家铸币能力有限,因为铸币价值必须要与自身含铜量挂钩,因此铜矿的开采量会极大限制货币数量。更何况战国时期的铜矿不但要用来铸币,更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因为虽然春秋时代就开始有了最早的冶铁工艺出现,然而战国时期的武器大多还是青铜器。虽然列国,尤其是昭国,铁质的武器甲胄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更逐渐成为主流。然而距离铁器在军中的大规模装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甚至考古发现,一直到了汉代,还有很大一部分军队使用青铜装备。直到东汉时期,铁器才能完全取代青铜器。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税收就不可能以货币形式缴纳了,因此各家各户缴纳税务的方式五花八门。
蜀中盛产丝绸,就以丝绢或者干脆以生丝交税,因为丝绢在此时是正儿八经的流通货币。
大家经常可以在电视上可以看到有赏人多少匹布的说法,这可不是皇帝苛待功臣。实际上比起沉重而难以携带的铸币或者金饼,人们更乐于接受轻便贵重的丝绸作为赏赐。
李斯讲完之后,自有上计吏再详细说明税收明细,以及比起去年来有哪些变化,近十年又有什么变动趋势。这是活脱脱一堂战国经济学讲座啊。
始皇帝听得专心致志,扶苏却有些打瞌睡,虽然提示自己这些也是自己必须了解的,仍然止不住得犯困。看来自己还真不是勤政皇帝的料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