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臣(三)(2/5)
“多尼不过是个废物罢了,我倒是更看重那些斩首,尤其是那些所谓的真正满洲,就像是竟成当年曾说过的那般,满洲八旗多死哪怕一个都是在动摇鞑子的根基。”
磨盘山大捷斩首和俘获由于吴三桂的转进,其绝大多数都是由八旗军构成的。这其中,斩首满洲八旗三千六百二十五级、俘获二百三十三人,另外余佑汉还单杀了十名镶黄旗满洲的八旗军,俱出自噶布什贤超哈,超神都拐弯儿了;斩首蒙古八旗一千八百一十七级,俘虏两千九百九十八人;斩首汉军八旗三千八百六十九级,俘虏三千六百八十七人。
除了这些,孙思克还贡献了,不对,确切的说是吴三桂还友情赞助一百多个斩首和两千八百多个俘虏,全是绿营兵,若非都是从陕西调拨南下的,李定国估摸着连提都懒得提一嘴。相对的,藩兵倒是将尸骸都抢了回去,搞得泰安侯窦名望的战果非常之难看。
赵布泰和济席哈带着两千多由满洲和蒙古八旗组成的清军逃出了高黎贡山,但是在施甸长官司又以人困马乏的状态碰上了士饱马腾的白文选,又除名了两千多人。余下的三百来人明军却只抓到了二十几个,据那些“擒获”赵布泰的有功之臣供述,余者不是消失在了云南的山区之中,就是消失在了奔腾的澜沧江之中,反正找不到了就是。
“你我相交多年,此间又无旁人,与礼数无干,不许再叫什么殿下了。”
“那,宁宇……”
“这就对了嘛,要不我叫你竟成,你叫我殿下,是不是要我把表字也改作叫殿下你才乐意了?”
提及战果,李定国开心得就差手舞足蹈了。这样的兴奋,陈凯记得他在郑成功的身上也曾见过。只是一旦想起郑成功,他就免不得要将这对历史上的南明双璧比较一下。
陈凯记得,后世有人根据明清双方的史料记载统计过明军击杀八旗军官的人数和名单,其中李定国和郑成功二人堪称那昏暗夜空中最为明亮的两颗星辰。
不过让人大出意料的是,人们普遍印象中战绩看上去更为辉煌的李定国不光是在击杀八旗军官的数量上比郑成功要少上不少,而且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在总击杀数的占比上也比郑成功要低上很多。
会出现这样的差别,与郑成功对战的八旗军,尤其是其憋出“神装”的大后期主要的对手便是以满洲和蒙古的八旗军为主,而李定国在桂林大捷和两次攻入广东期间,主要面对的却都是三顺王这样的对手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李定国的击杀记录比之郑成功,其含金量却要更高——衡阳大捷的敬瑾亲王尼堪和一等伯程尼、桂林大捷的定南王孔有德、磨盘山血战的固山额真沙里布以及辅国公干图和札喀纳。而郑成功这边级别最高的也仅限于前锋营统领和梅勒章京,二品武将而已,与前者动辄便是超品、一品的差距亦是良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