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节 北国(1)(3/5)
如今随着东藩控制北方,大名府再一次繁盛起来。虽然已经不大可能再将拥有运河,南通长江的扬州比下去,甚至不太可能比得上开海后,可以直通海外的齐州,但成为北方一个重镇,是没有任何难度的。沿着黄河,陕西的物资都能通过水路运输到这里,往北运往燕云和好,往东输送到山东也好,往南供给扬州也罢,都是巨大的市场,这个十字路口依然大有可为。
东藩府的人甚至想把治所搬到这里,被李慢侯拒绝了,他认为,未来在海上。河运终究有限制,更何况是北方的河运,一到冬天就冰封。
作为东平府的经济腹地,黄河两岸凋敝,这几年有所恢复,北人回迁了不少,可整个黄河以北,人口也不足两百万,加上山东,东藩治下的总人口也就五百万出头,整个北方人口凋敝的还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倒退了两千年。
但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发展水平,是春秋战国无法比拟的。人均土地面积广大,为农场生产了空间。山东早就形成了大地产所有制,最有活力的那批土豪,更多的并不是传统的名门望族,而是一些中小地主发展来的。
他们拥有管理农业的经验,又没有庞大的宗族制约,也不受耕读传家的条条框框限制,种地就是为了卖粮。他们兼并土地,雇佣工人,大规模使用牛耕、马耕,采用最先进的收购工具,一个壮劳力可以终止一百多亩地,盈余巨大。因此出现了大批万亩以上的农场,大量粮食流入市场,而大量可以用于交易的商品粮,又是城市得以发展扩大的必要条件。
所以山东人口少,城市人口却不少,而且比农村人口恢复的更快。开海带来的贸易刺激,导致城市手工业快速发展。棉麻丝织手工业发展快速,出现了许多雇佣成百上千人的手工工场。不过山东的手工业品质上,还比不上江南和扬州,可是已经出现了追求产量的现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