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节 申城(3)(2/5)
尽管在市场上抛售白银的势力做的很隐秘,如同走私一般,但李慢侯还是掌握了情况,因为大量白银涌入,市面上其他货币都会受到影响,铜钱陡然紧缺,连盐票、粮票的价格都抬高了。金价也在涨,就是白银在下跌,不用查就知道有人在抛售白银。
突然抛售白银,除非是手里的银子多的没处花,否则这种贵金属一般都是储藏起来的。
李慢侯明白,按照自己的消息,福建人在日本找到了银矿,并开采出来了。特意找到海州这个自由,又偏僻的地方抛售,目的还是走私铜钱。然后带去日本采购货物,冲抵跟金沙等日本高值产品的逆差。
李慢侯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采集从每一艘日本返航的商船上的信息,这让他了解了大量日本的情报。日本此时的情况,落后到跟李慢侯的常识有些冲突。一方面大化改新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朝廷机构。李慢侯还以为日本已经进入封建时代,跟高丽差不多。但社会发展这种进程,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日本人揠苗助长的结果,并没有让他们的社会进程直接拔高到唐朝的水平。
可能他们高层的智力水平已经达到了唐朝人的水平,但底层完全跟不上。日本没有铜钱,还以为是日本不会铸造,谁知道并不是这样。一个能从唐朝学会武士刀锻造工艺的民族,没道理学不会铸造铜钱,历史上他们还真模仿唐朝铸造过一批铜钱,可完全没用。因为日本经济还没发展到对货币有需求的程度,民间习惯以物易物。乃至日本国内的铜钱,完全是作为一种给贵族和官员发赏的工具。老百姓都以为铜钱是宋国产的,将铜钱叫做宋钱。
连印第安人都知道使用贝币呢,日本人竟然在以物易物,这确实让李慢侯没想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