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耻

第十二节 西军太彪(2/5)

目录

于是在面对西夏的正面战场上,王安石支持地方招募军队,长期训练。陕西这地方,民风一直都比较彪悍,历来都出强兵,秦兵历来耐苦战。这当然不可能是人种的问题,而是环境造就的。因为这里大多数时期,都是抵抗北方或西北游牧势力的前线。汉代对抗匈奴,唐代对抗吐蕃。

在宋代,则对抗西夏。以前北宋朝廷不信任军队,军队集结在首都,战时派往边境,可这一套到西夏时期,多次被西夏打的全军覆没。王安石变法开始改革,准许当地官府在当地招募军队,一方面当地民风彪悍,另一方面降低军队从首都调动的费用。

这一改革颇有成果,不但抵挡住了西夏的攻势,还在宋徽宗时期,有了反攻能力。童贯带领着招募来的西军,都能够打的西夏割地求和,将过去失陷的领土全部夺了回来。有种说法认为,如果不是金国突然灭了北宋,北宋很可能在不长的时间里,灭掉西夏。

长期对西夏的反攻和主动进攻,锻炼出了一大批善战的将门世家。比如秦凤两州的种师道家族,已经三代为西军将领;还有泾原路的折可适家族,戏剧中杨家将里那个威风凛凛的老太君,就是折家的女儿折赛花;甚至包括麟州的杨家将也是西军将门之一。

西军之所以有战斗力,一方面在于兵强,招募的都是拥有自古传承下来的军事文化的关陇士兵,这些关陇兵,从秦汉时就习惯了当兵吃粮,他们成长的环境,村村寨寨都有寡妇,战死沙场是一种常态,对战争早就习惯甚至麻痹,没什么畏惧心态。杀敌立功,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谋生手段。另一方面,西军将领够专业,王安石变法又给放开了他们的手脚,允许这些专业的西军将领直接指挥,而不用让文官插手,或者派遣监军。结果西军在没有耗费太多中央财政的基础上,紧靠关陇地方支持,就发动了两次平夏城之战,一次横山之战,将西夏最后一个险要横山也攻占了。

面对西夏军队的时候,西军已经不但能够处于上风,而且都是主动出击,从正面野战击败对手。

因为对西夏战争的经验,让西军将士既有战斗经验,又有战斗勇气,而且渴望杀敌立功。所以将领纷纷请战。只是统领种师道老成持重,他是主战派,一直反对不断给金营送去搜刮的金银,他希望拖延。拖延不是怯战,而是打算一口将金军主力吃掉。

种师道打算,等他弟弟将种家军最后的主力带来之后,等到春分,黄河水涨,一方面派遣骑兵过河截断金兵退路,等金兵后撤,主力趁金兵过河的时机一举将其歼灭。

此时种师道的信心还是很足的。随着主和派中的大多数转为主战派,种师道的一些建议开始被采纳。开封城的西门和南门开启了,允许老百姓出城砍柴、买菜。

随着防御的稳固,各种物资开始能够进入东京,宋钦宗终于开始在正殿按照皇帝的规格吃饭了。因此宋钦宗的信心也足了起来,只不过他的信心似乎足的过了头。

以前绝大多数文官都告诉他不能打,都告诉他快要灭国了,要尽快、尽多的给金军凑银子,不然就要“则男子杀尽,妇人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了。于是宋钦宗自己也节衣缩食,宫里的金银器皿、玉石玛瑙,连他祖宗祠堂里的用具都让王孝迪拿去送给了金人,一段时间他这个皇帝真是是一贫如洗。

可风向突然改了,文官们绝大多数开始主战了,开始跟他讲城外的援军已经足够多了,京西、江南的物资也开始调运过来了,开战的时机已经具备,金兵不堪一击。

文官们实在是用力过猛,导致宋钦宗这个意志不坚定的皇帝改了主意,文官告诉他金军不可战胜的时候他信了,文官告诉他金军不堪一击的时候,他又信了。

既然不堪一击,那么就应该尽快出击啊。此时种师道的老成持重,在宋钦宗看来,就有些畏首畏尾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豪门天医何生秦静 从学霸开始 结缘仙 快穿之原来你是这样的宿主 我真的成过仙 恋恋与某神器的异世之旅 快穿之路人有毒 陌云桑 十二笙箫 崛起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