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东方琴韵下的人间美好(2/5)
衬合着方小鱼颇有水乡少女的清丽脱俗,画面让音乐变得更加栩栩如生。
沉浸在舞台表演的台下,静默一片,也仿佛成为了音乐的一部分。
至此,秦键依旧沉默着。
《茉莉花》的前身是明清小曲《鲜花调》,这首扬州民歌在数百年的传唱中,发展出了多个曲调版本,如今,也就是方小鱼正在演奏的旋律,便是流传最广的苏版。
但在北方人的心目中,或许冀版的那一首茉莉花更加让人亲切熟悉。
所以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秦键考虑过细致的地域因素后,并尝试着在傅华老爷子的民歌曲集中的苏版茉莉花之中加入了自己改编的冀版茉莉花。
经过了半天不间断的创作,又经过了近一周的排练磨合修改,在最后的五个融合版本中,秦键最终定下了此时这一版。
随着方小鱼主题旋律的渐渐减弱,秦键也动了。
颔首,抬臂,落指,琴响。
行云流水的动作,一气呵成,大家风范的演奏气质自然流露。
台下大多数观众的目光也被他一瞬的动作吸引了过去。
抬手便是毫无阻隔的融入了方小鱼的演奏,秦键左手五指划过键盘,一串深邃的琶音像是直接将音乐从碧波荡漾的江南水乡带到了另一个更为辽阔的空间。
他右手的演奏以一种古琴弹拨的音响,在高音区域悠缓奏出,仿佛留鸟盘旋在苍茫大地的上空,古韵十足。
一灵动,一深远。
两版茉莉花在秦键精心的调配下,渐渐的以音乐的形式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交融之势。
秦键在二度创作中,一改音乐通过赞美茉莉花来含蓄表现男女之情的乐思结构,在和弦运用和双钢琴所能表现的丰富和声走向上,也摒弃了现代大量充斥在在通俗流行音乐所使用的七和弦与九和弦。
秉持着坚定的唯五声可为调式之首的创作理念,围绕着羽调展开了大量的音乐特征白描,只以五声性外的经过音和辅助音来增强和声调式的色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