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笛:谁的指挥棒,又是谁的六个学分?(2/5)
“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但是。”
秦键话音一转,手中的指挥棒再次点了点“这样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故事背后究竟意谕着什么,这因该是每一个想走进这部歌剧的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话音落下,众人都思考了起来,他们似乎并没有深入的考虑过。
“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也没有思考过,直到我了解到一个叫做同济会的组织。”
“可能大家也或多或少的在了解这部歌剧的过程中听到过这个名字,同济会是一个强调道德和慈善,坚信灵魂不朽的宗教组织。”
“莫扎特加入了同济会之后,写下了大量的创作,魔笛正是他在此期间完成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
“两百多年间,关于同济会和魔笛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是莫扎特留给后人的另一桩疑案。”
“这一段我曾尝试着从莫扎特人生履历的过程走近这部歌剧,发现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完全可以将魔笛看作是一个讲述性格成长和探索心路历程的隐喻故事。”
“剧中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复杂个性、多重人格的象征,他们最后的和谐共处标志着人格的最终健全和成熟。”
“在此,音乐极大的丰富了故事中的这种隐喻性,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在魔笛的配乐中大量的呈现出了十八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均衡。”
“故事的开始,王子塔米诺代表着善良真理的一方,帕帕吉诺则是代表着盲目追求物质的一方,公主帕米娜代表了崇尚自由的一方,大祭司代表了长者的智慧,夜后代表了邪恶的阵营。”
“在一系列的事件后,故事的结尾,王子帕米诺的善良上升到坚毅,捕鸟人帕帕吉诺看到了物质背后更宽广的世界,公煮明白了自由的代价,大祭祀萨拉斯特罗以其高贵的情操感化了来自夜后的报复。”
“没错,这就是贯穿巴洛克音乐中永恒的主题。”
“对位,发展,变化。”
“你等一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