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李经伟受刺激(2/5)
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公布国家电产销排行榜,珠江冰箱厂荣登“冰箱产销量第一”的宝座。
而它在这个位置上,一直稳稳地坐了8年。
由于领导人的关注,虽然潘拧已经60多岁了,按惯例该退休了,但没人公开地提这个敏感问题。
他自己也觉得还可以干,还有很多想法等着自己去实施。
前世,如果不是因为冰箱厂产权归属问题,冰箱厂绝不会那么快走下坡路,潘拧也不会落得黯然下台的结局。
潘拧创办了珠江冰箱厂,但厂的产权属于镇政府,不管冰箱厂做得多大多好,潘拧和他的经营团队没有任何股权。
潘拧多次或明或暗地向镇里面提出获得股权激励的想法,但都碰了软钉子。
与此同时,容声冰箱畅销国以后,其他一些镇属企业疯狂地用这个品牌生产其他小家电,反正这个品牌是镇政府的,大家随便用。
而这些杂牌企业,生产出来的小家电,质量也不过关,对容声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潘拧去找那些小企业,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他,一句话品牌又不是他个人的,让他无可奈何。
正因为这样,潘拧前世才另辟蹊径,另外创办了科龙做空调,科龙的品牌属于企业,这样就有了脱离镇政府的机会。
可他的小动作,也引起了镇政府的关注。
后来科龙于96年在新港上市,融资12亿元,成为国第一家在新港上市的乡镇企业。
潘拧雄心万丈,四处攻城略地,在东北和西部地区各建成了生产基地,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他还准备投资10亿元在日国建立科龙的技术中心。
在潘拧看来,虽然现在国产家电通过价格战,在国内市场上打败了外国品牌,但是这种优势是不持久的,只有掌握了核心研发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大而强的品牌,才能真正走出过门在世界舞台上去跟跨国企业竞争。
当时国产家电说白了都是组装工厂,核心部件都从外国买进来,而世界的冰箱核心技术,就在日国。
潘拧在日国成立研发中心,成本很高,但效果不错。
如果,潘拧能够持续主导下去,也许过不了几年,他真的可以造出一台百分之百的华夏冰箱。
然而,随着科龙经营效益持续提升,镇政府对科龙的掌控变得直接,他们把科龙当成调控地方资源的平台和工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