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郭药师(3/5)
马青是大匠,做个煤油灯太容易不过了。
吴家庄玻璃厂的玻璃灯罩加上微山湖煤矿的煤油灯台,再配上青州出产的煤油。
神奇煤油灯就诞生了。
本时空是有蜡烛的,但是蜡烛的成本非常高,百姓绝对烧不起,所以一到晚上,农村里面是黑灯瞎火,漆黑一片。
秦牧觉得不论从个人角度还是社会角度,这都是巨大的浪费——没有光明人们能干吗?
现在有了廉价的煤油灯——相对于昂贵的蜡烛来说,百姓就可以在夜晚看书——当然这个没几个人会看,但是至少可以做点针线活什么的,不至于用来睡觉。
这也是极大的发展了生产力——延长了百姓的劳动时间。很多原来不能晚上做的活,现在可以做了。
以后,秦牧会逐步把夜晚利用起来,组织百姓学习生产——别光睡觉了。
煤油灯迅速的在微山湖地区开始普及。这场面完美的复制了日不落时候的英国对大清的倾销状况,百姓毫无抵挡能力,而且没人抵挡,抢都抢不到呢——需要的人太多,煤油灯制造也需要时间,排队等吧。
关于煤油灯的定价,折美鸾特意请来了姜月奴,俩人一起商量。姜月奴自学了后世的会计——当然不可能精通,可是入门级别毫无问题。
她们都知道煤油灯的真正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所以俩人根据发放的工资,当前的工人数量,以及百姓的日常支出等等情况综合讨论了一下,定下了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个价格刚好让一般工人觉得能买的起,不是高不可攀,又稍微贵那么一点点,可以让他们多掏点钱。
而且煤油灯不是一次性产品,这个需要持续的买煤油。煤油加上煤油灯,再加上充足的粮食供应,让微山湖煤矿的形势迅速稳定下来。
人心安定,市场稳定。
连秦牧都连连夸赞美鸾能干。这让折美鸾心里美滋滋的。她想着官人能奖励自己,哪怕多一晚也好,可是秦牧只能对她说抱歉了。因为赵佶对他有了一个新的任命,这让秦牧不得不马上出发。
说起这个任命,穆南行一点风声也没收到,这纯粹是赵佶临时起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