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灵台草堂(3/5)
道学有道德、齐物、自然等宇宙学。
佛学有唯识、三论、天台等宗派学。
文学有写作、哲学、法律等世俗学。
杂学有术数、兵学、纵横等百家学。
上课时,学子先合掌念“眼观心,心观己,知行合一”,向师父鞠躬问讯,才可席地坐下。所谓法不轻传,须敬重天地,敬重父师,敬重传统,亦须敬重自己,这是为内心种下一颗善业的起始。在点滴间保持平常,一言一行皆有规矩,任他风云变幻波谲云诡,我自笑之于云淡风轻,如此方能内心平和,安然无恙。是故,百千业果,皆是道行,亦如此成就一生。
休息的间隙,阳光暖暖的将温柔的时间落在小院里,山风拂过,摇摇的菩提树伸展了木叶,将早熟的青黄的菩提子轻轻落在院中的地坪上,也落在缓缓游移而去的时光中。个小小的孩子身影,欢脱地跳跃在青青的石板上,手指去地上轻捻了菩提子,静静感受天地在这一时间里所给予的馈赠,欢喜着的感激,一心向暖。于清浅的时光中,平和静守,安详如初,不负少年,不负岁月,根植一朵莲在心头,将清香缠绕在皓腕下,于芬芳中自在优雅……
修课于十一点左近结束,众学子起立向师父鞠躬,感谢师父的授道解惑,下课时肃穆排班,过斋堂吃饭。学子们过堂时,需念诵供养咒,施食十方,而后方能吃食,有一种敬天礼地的仪式感。
中午,午休时分,亦可趁着暖阳静静地照在山间道上,忘忧河畔,偕一众孩童,或跑跑跳跳,或漫步走走,感受天地间的安宁,心灵的悠悠自在。静水平湖,菩提婆娑,山枫如火,云烟缭绕相衬,一缕禅意,一分风情,垂护无量众生。唯美时光,心亦如初,怎敢轻易将之辜负了去!
时光如一缕清波在指尖上流过,荡漾着浪花在思想的深海中奔腾不止,然后把一抹暖色的阳光投射进无边无际的脑海深处,随着那些微弱光芒越多,逐渐平息了茫然,犹疑,以及无可名状的寒冷萧索,此时,那平静的脑海水面,倒映着一个真如的清晰影子,清净无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