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密奏表心玉螭虎,走投无路莽应龙(下)(4/5)
    这话一说,在配合确实有东吁的老卒认得这位。
    小声给其他人说,这确实是内谁谁谁家的谁谁谁。
    也是咱们贫苦出身的人啊,不会骗咱们的。
    但其他人还带着犹豫呢,那些山歌手们唱完了便一挥手。
    也是他们安南、东吁之前的俘虏,扛着一桶桶的大米饭就上来了。
    “明国老爷说了,敞开了吃!管够!”
    哎哟~卧槽!这话一出口,顿时这些个军卒们眼珠子都红了。
    这打了半天谁都饿了啊,如今这会儿什么老爷不老爷的。
    爹亲娘亲,没这肚子咕咕叫之下的大米饭更亲啊!
    几个人扒拉着破碗,三两下的便要扑上去抢饭。
    “砰~!”
    响起的枪声让他们瞬间冷静了下来,那几个山歌手则是看着被震慑的他们满意的道。
    “都别抢!排队来,年纪大的在前面!”
    哦~让排队啊,那些不知道怎么排队的迷糊蹬蹬的跟在人家身后。
    好在有之前的俘虏们在维护秩序,所以陆陆续续的也都打好了饭。
    若是说最初这些个俘虏们对山歌手的话还将信将疑,现在至少信了七分。
    人家没理由拿这白米骗他们供出哪些是老爷啊,如果说他们要拿老爷们换好处。
    只需要喊出只要是头人、老爷站出来就能活命,那这些老爷头人们马上站出来了。
    如此做派,必然是要便宜他们、收拾那些老爷头人哪!
    于是乎,吃完了饭这些俘虏便开始大面积的供出隐藏在他们中间的头人、老爷。
    顿时那万余藏身在俘虏中的头人、军伍官长,直接被这些俘虏卖了出来。
    倒是听着山歌的小公爷笑了笑,后世人很多不愿意接受古曲里面某些太过直接的表述。
    比如《诗经》里面的《郑风》,那句“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子都是美男子、良人的代称,而这“且”字在此处则是取其形象寓意。
    唔……就是胯下一物,若是说上来意思就是:不见美男子,只见一沙雕。
    但后来大家们不太愿意去如此解读,主要是觉着这太过粗俗了。
    甚至有些更加露骨、更加粗俗的,夫子也没有收录到《诗经》中去。
    大家们想保留着“雅”,不肯载俗。
    可极为实际的问题是,在识字率、文字记载都极为困难的古代人们总有交流的需要。
    后世咱们可以微信、陌陌摇一摇,古时候咋办?!
    而且很多时候车马驿还不发达,普通人更加用不上。
    那交流咋办?!
    对歌、诗经中的歌,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若是再翻回现代,即便是在张小公爷的那个时代里。
    你去寻原始的陕甘信天游、豫南梆子,甚至滇南、桂西民歌、山歌。
    去寻找那些被传承着的民俗传统山歌,你很快就会发现:都直白的不行。
    但请不要笑话,因为在那会儿民间所传承的民歌很大一个功用就是:求偶。
    他们这么唱,就相当于您今儿微信上挂个“哥哥鸟儿18,敢问何方姑娘可堪一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