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八角镇的夏与秋(3/5)
在八角镇,做一只风筝需要以下材料宣纸(因为纸质软而韧,重量轻而成为做风筝的首选,但价格较贵。)、竹片条(且一定要带竹皮部分的)、浆糊、线(做风筝和放风筝都需要用上)。这些是最基本的了,如果想做好的风筝看起来好看生动,可以用颜料画一些图案上去,而且图案要夸张和大,这样飞到天上还能看清楚,也才能让做风筝和放风筝的人感到过瘾,当然,这一环节大多被省略了,只有一些家境好、一直喜欢放风筝的大家才保持这种做法。
对于唐伯强而言,他只能找到一些低档次的材料或者只能找到一些代替品。比如唐伯强一般用废旧的报纸来代替宣纸,偶尔运气好些,可以花几分钱买一张大的、薄一点的白质,这已经是“奢侈品”了,竹片条也只能找到一些寻常人家用来捆扎东西的、不太直也不太规则的来费心取舍和将就,浆糊还好些,唐伯强可以在家里找到番薯粉来做,确实找不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一些饭米代替了,至于线,有钱人家大多用细细的尼龙线,既轻又坚韧,但唐伯强只能用家里做衣服用的线了,这种线的坏处就是容易断,当风筝越飞越高的时候,线的承受力就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或者碰巧被在八角河上空乱飞的蝙蝠碰撞,就会线断风筝丢。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情常发生在唐伯强身上,这不能怨唐伯强的技术不过硬,相反,越到最后,唐伯强做的风筝飞得越高,断线的机会就越多,这是后话。
一开始,唐伯强都是用旧报纸来做,但是竹片条他一定严格挑选,如果没有好的、足够长的竹片条,他决不将就,情愿将不好的部分除去,将风筝做得小一些,因为通过观察后他悟到,如果竹片条厚薄不均,就会使得风筝的平衡失调。尽管这样,头几只风筝都是以失败告终要不是飞不起来,要不就是飞得不高,然后斜斜地倒在八角河里。
唐伯强做风筝的时候,隔壁的哥哥也多在旁边观看。从一开始嘴角挂着的微微的冷笑,到后来不停的点头肯定,唐伯强的信心越来越足,他相信,他做的风筝很快就会在八角河的上空飞翔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