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纨绔

第八百六十章 遥入京师使节团,冠绝群艳索非亚(完)(3/5)

目录

很多人并不知道,历史上欧罗巴曾一度掀起“华夏热”。

在16世纪法兰西已经能够生产少部分的丝绸了,然而其质量与花样根本无法与华夏的丝绸相比。

那时节,为了让自己的丝绸好卖。

他们常常在自己的产品上,大量的添加华夏元素。

龙、凤、花、鸟……等等,甚至还标识“大明造”来方便销售。

直白的说,就是造假。

而欧罗巴的丝织厂的丝绸画师们,手里都还有一本《中国图谱》作为模仿的蓝本。

即便是荷兰人后来能制造瓷器了,依旧绘上龙凤、鹦鹉、仕女、宝塔、亭榭、夜宴、采茶女……

甚至着中国官服的人物等等,以山寨大明瓷器。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就曾说过,女王本人爱好穿华夏服装,屋里充满了华夏元素。

而当时华夏元素的影响力,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

1775年,伏尔泰以赵氏孤儿为原本而编著的五幕悲剧《中国孤儿》在巴黎首演。

盛况空前,当日票房收入达到平时的4、5倍!

“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

“会惊讶地发现华夏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

这是法兰西学者,维吉尔·比诺的描述。

而此时,大明携国力茂盛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接触之下更是发现,大明从礼仪到饮食那简直比他们高出了维度的差距。

这时节,华夏几乎就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男神宠婚日常 重生晚点没事吧 梧桐叶下双栖蝶 锦上添 影帝之巅峰演技 艾泽拉斯月夜之影 末世异形主宰 魔都医流高手 带着女儿找妈妈 奇迹的召唤师